寿光市“三转三调”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以来,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海洋资源开发由粗放式向科学化转变,海洋环境保护由被动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注重生态建设、提高质量效益转变,促进全市海洋与渔业内生性增长。
——转变投入方式。坚持“好”字当头、科学投入,千方百计把资金投入到有利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在投入渠道上,加大上级惠渔政策争取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海域、渔船、生产经营权等多形式的抵押贷款,构建多元化的融投资机制。加大渔业结构调整、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平安渔业建设、渔业科技与新型渔民培训、水产品质量保障等领域投入。
——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实现由分散经营向渔户联合与合作转变。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的渔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一批规范化渔业合作社。加快建立渔港现代化管理经营新模式,突出抓好羊口中心渔港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科学定位、高标准打造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管理经营的现代型渔港。
——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渔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大力推行“节水型”循环水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集约式工厂化养殖,推进渔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不断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渔业生产的健康、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渔业由单纯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走高端、高质、高效和生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一产重点加快健康养殖业发展和推进远洋渔业向标准化、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转变。突出抓好生态养殖园区建设、标准化池塘改造、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新增2-3处省级以上健康养殖和标准化基地,1-2处无公害养殖基地。二产重点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化、高端化方向转变。突出培植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企业。三产重点向多功能、多元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加强特色渔区、港区、渔村和渔业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渔业、观赏渔业和物流服务业。年内申报休闲渔业基地2处。
——调整产业布局。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主导养殖品种和渔业支柱产业。在北部沿海地区,主攻海水养殖,开拓远洋渔业,深化水产加工,搞活市场流通,积极扩大出口,提高渔业综合经济效益。在林场等淡水鱼产业区,利用传统淡水鱼区养殖技术优势,稳定大宗产品,保障市场供应。同时积极发展上粮下鱼、休闲垂钓等生态渔业、休闲渔业。
——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养殖品种调整在继续扩大文蛤、南美白对虾等主导品种规模的基础上,抓好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扎实推进渔业品牌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地理标志1-2个,新增无公害水产品种3-5个。加快渔船网具改革步伐。实现大马力拖网渔船捕捞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生产鳀鱼为主向生产经济鱼类等多品种为主转变。产能调整重点压缩近海小马力作业渔船数量,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合理组织渔船报废,使高能耗老旧渔船逐步退出渔业生产,推广一批效果好、渔民接受程度高、使用安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