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推断,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南极冰盖核心区大面积迅速崩塌可能性较小
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的冰穹A,被证实是南极冰盖的起源地,时间可追溯到3400万年前。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孙波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近日为争论不定的南极冰盖起源说找到了答案。
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了这项由中、英、日三国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过去1400万年以来,冰层永久性地覆盖了冰穹A地区,由此形成的南极现代冰盖表现出超强的稳定性。他们由此推断,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南极冰盖核心区大面积迅速崩塌的可能性较小。
已有的古气候研究表明,大约在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向渐新世过渡时期,我们的星球开始从一个两极无冰的“温室地球”向南极有冰的“冰室地球”逐渐演变。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该研究小组利用车载雷达绘制的冰下山脉地貌图,让历史得以重现。
原来,深藏于冰穹A数千米冰层下的甘布尔采夫山脉,先后经历了三次沧海桑田般巨变:距今3400万年前,山间的河流水系开始凝结成冰川,伴随气候变冷,冰川覆盖区域渐次扩张,成为南极冰盖的一个关键起源地;紧接着出现的超大规模U形山谷表明,之后的2000万年间,这里经历了剧烈的冰川运动,冰川动力模式计算显示,当时冰穹A地区的夏季温度至少不低于3℃,完全不是现今的奇寒气候;自1400万年前以来,因冰盖规模快速扩张,山脉被冰层完全覆盖,冰下地貌特征得以保存至今。
最让冰川学家感兴趣的是,由甘布尔采夫山脉支撑的冰穹A为何如此稳定?“我们推测,山脉内部可能存在一条秘密‘高速公路’,不停将来自大气的能量物质悄悄运送出去,以维持冰川的动态平衡。”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