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谋新篇 科技为帆驶向“深蓝”

来源: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16:4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这里,没有热闹的商港,没有大型的船厂,没有成规模的海洋食品加工业,这里的一切,仿佛和人们最初对“蓝色经济”的理解相距很远。

然而,凭借对蓝色经济实质的把握——在高区人看来,蓝色经济,不仅仅意味着海洋经济与产业,同时与绿色低碳经济,与新兴战略性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有着深刻的关联,蓝色经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航标的知识经济,就是充分体现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就是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观念一变天地宽。视野拓展之后的高区,发展蓝色经济的动力倍增,他们进一步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全力构筑立体化科技平台,努力推动骨干企业快速膨胀,使高区在全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潮涌中,划出了美丽的航线——

今年16月,全区17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93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8.3亿元,增长39.1%,进出口74.5亿美元,增长41.1%

数字背后,清晰可见高区昂首由“浅蓝”向着“深蓝”加速迈进的身影。

排兵布阵,产业结构调整剑指高端

走进高区沈阳路旁的创新创业基地,时不时会有软件公司、动漫公司的铭牌跃入眼帘。据悉,目前在该楼内入驻的软件动漫企业已超过60家,而高区全区已达81家。

2008年之前,高区软件动漫企业还只有25家,短短两年间,其数量增长3倍。

这是高区近两年全力调整产业结构的众多成果之一。

翻开《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及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高区排兵布阵蓝色经济的思路清晰可触。

规划中,高区将重点打造五大园区,包括以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为重点的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园,以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园区、IT产业园区、软件创意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等。

软件创意及服务外包产业被高区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足见高区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视。

软件动漫创意产业一向有着“无烟工厂”的美誉。去年,日本创意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美元,已超过其汽车产业,在美国,在英国,创意产业也皆已成为该国GDP的重要支撑。高区高瞻远瞩,坚定地将软件动漫创意产业纳入高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蓝图中,并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鼓励软件、创意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从税收、资金等多方面扶持软件、创意及服务外包企业,令这一产业在高区迅猛发展起来,至2009年,这一产业的总产值已达5.53亿元。

在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崛起的同时,高区还在传统优势产业上不断调整。

现代产业理论表明,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不在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而在区域内产业集群的数量、规模。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地基”。

而力促区域内龙头企业由一枝独秀的局面向着产业集群化发展,恰恰是高区近两年工作的重点。

2007年起,高区就全力营造打造打印与扫描设备产业集群的氛围,他们一方面在招商方面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有助于这一产业集群形成的项目,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打印与扫描设备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火炬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扶持。2009年,这一项目成功获得验收。随后,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工业装备与自动化设备产业集群项目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申报。

此外,高区还在硬件上为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提供条件。据了解,在“两区”建设规划中,高区制定了五大产业园区,从园区的定位看,高区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载体平台的意图非常明确: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园,是以三星电子为龙头带动,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全球著名的打印机设备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是要充分发挥威高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作用,形成心内耗材、血液净化器、可降解骨科材料等医用材料和有源医疗设备的集群式产业板块。IT产业园则是依托新北洋、北洋、东方光大、双丰电子、卡尔电子等高成长性IT企业,打造打印与扫描设备产业集群。

显然,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园区平台与集群核心交互作用、龙头带动向集群拉动努力转变的新发展格局业已形成。高区,站在了发展蓝色经济的更高起点。

高点发力,不遗余力打造蓝色“内核”

在高区人看来,科技与创新,是驱动高区发展的灵魂和根本动力。科技需要投入,创新需要环境。以往,高区在科技与创新投入上不遗余力,而近一年多来,高区在推动区内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更是“大作”频出:

去年,高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得到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7家启动并实施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开发区之一,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新区。

也是这一年,经科技部支持的打印与扫描设备技术开发服务平台等4个创新服务平台顺利通过验收,中俄(威海)新材料合作研发中心也于20096月揭牌。

还是这一年,威海技术交易中心宣告成立,整合信息资源,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当年即完成交易额7.2亿元。

一个接一个的喜讯、一项接一项的举措,一个由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框架,以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中心、各级工程技术中心等为支撑的立体化创新平台已成功搭起。

同时,已深深尝到科技甜头的高区企业,其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也更趋多样化。

2009年,以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威高集团作为联盟对外承担责任主体的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联盟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共同突破关键技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它们的成立,意味着两个产业将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撑。

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也成为高区汲取力量的重要阵地。双丰电子公司投巨资在加拿大建立数字化石油传感器研发中心,经过三年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了功能样机的试制,年内新产品就可上市销售,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石油物探传感系统规模化生产企业之一。此外,华菱、新北洋、联桥国际等15个企业分别在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高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实质性突破:沈阳药科大学—威高集团联合实验基地、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成果转化成功签约,双丰集团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威海分院,华东数控有限公司与哈理工结成了战略伙伴并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威高集团更是在2009年一口气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意向17个。

科技孵化器也在不断壮大。自1998年起,高区先后由政府投入3亿多元,建起了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这在全国55个孵化器中实属罕见。但高区并不满足于此,近两年,又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火炬软件企业孵化器,整合了6万平方米的哈工大研究院,目前全区内科技孵化器的总面积已超过25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达226家。

高区深知,硬件搭得再好,还需要政府在软环境上为其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据悉,近日高区管委正在以往出台多项扶持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个综合扶持政策,扶持面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融资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扶持手段有补贴、减免税、奖励、设立基金等多种。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高区想方设法完善区内投融资服务体系,由市政府、高区管委、深创投三方共同组建投资公司,今年管委又联合区内三家企业筹资1亿元设立了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下一步,高区管委还计划引进风险投资公司。

软件、硬件同时入手,高区科技创新的核心越筑越强,创新研发活力倍增。

据悉,2009年,高区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奖23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7项,占获奖总数的30%,国内领先水平16项,占70%,无论是科技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均较往年有较大提高。全年申请专利730件,增长53%,其中发明专利260件,增长85%

百舸争流,骨干企业加速驶向“深蓝”

3年前,当威高集团提出,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时,不少人对此还颇有疑问:一个时年总产值不足30亿元的企业,三年想破百亿?

事实改变了人们的看法:2007年威高集团的总产值为23亿元,2008年则达到50.6亿元,2009年则跃升为81.7亿元,两年增长了3.5倍。按照这一发展速度,没有人再怀疑,假以时日,威海将出现第二个过百亿工业企业。

高速膨胀的轨迹背后,是威高对科技力量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威高集团聘请了中科院9名院士作为技术顾问,引进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人,吸收本科以上专业人员156人,形成了5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心血管支架、骨科制品、生物试剂、医用材料、齿科种植体、血液净化等高端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极大提高。

近年来,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将科技创新视作公司的发展生命线,不断研发新产品,相继开发出520560924等多个系列的多色胶印机。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2009年,在金融危机给行业造成重创的情况下,凭借手中的新产品,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脱颖而出,开始爆发式发展,去年产值增速达60%,今年15月,产值增速则高达96%。“明年我们的增速不会低于今年。”公司董事长谷祖欣表示。

北洋集团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全力开发新产品,去年该产品销售收入达7000万元,使北洋集团成功甩掉亏损帽子,今年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个亿。

万丰镁业瞄准铝镁合金轮毂不易成型这一技术难题,与哈工大等高校展开了密切合作,于去年成功攻克这一难题。利剑在手,企业当年即扭亏为赢。

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高区在由“浅蓝”驶向“深蓝”的航程上,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行。三省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围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现实需要,在黄渤海、东海、南海区域先试先行,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并创造经验可资示范。

根据“试点”安排,鲁浙粤三省将按照国家要求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海洋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服务能力建设与区域海洋综合管理、规划跟踪与政策实施评价体系建设等六大领域展开先试先行,力争建成全国海洋经济率先发展区、海洋高新产业密集区、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区、海洋生态环保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以及海陆关系协调发展区。

试点期间,国家将在涉及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项目安排、综合管理等方面给予三省必要的支持,以解决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临海产业布局与海岸线保护开发、科技教育支撑能力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海洋服务能力体系建设、有海洋特色的政策体制与法规体系等7大重点问题,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并创造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示范。

山东省从去年即开始启动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率先编制完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26个专项规划和沿海7市规划。此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将山东列入试点区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推动层面。

按照试点要求,山东省将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抓手,以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海陆联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