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工程行业分散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堤是海岸或河口地区沿岸线修建的直接护岸工程,它能保护天然岸线,免受潮流、波浪的冲刷和侵蚀,从而保护沿岸地区免遭潮流的袭击。近年来,我国海堤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迅速,各类海堤建设潜力很大。
中国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超过1.8万公里。我国海堤建设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近代海堤建设已逐步兼具 “民生线”“经济线”和 “生态线”等重要特点。海堤工程建设依照建设目的和功能进行划分,包括防护性海堤、围垦海堤、促淤堤、港口海堤、防波堤、公路海堤等。
防护性海堤建设与维护稳定增长
防护性海堤是沿海地区防风暴潮安全保障体系的第一道屏障。目前我国沿海重点省市已基本形成了防御20年一遇以上风暴潮的抗灾保障体系,重点堤段防御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以上甚至100年一遇。但是,面对近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防护性海堤建设还存在工程体系不完善、防御标准偏低、工程隐患多、防潮排涝建筑物老化严重等诸多薄弱环节。另外,我国沿海省市每年都会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海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修复。“十二五”期间将形成全国范围内新一轮的风暴潮抗灾保障体系升级建设时段。
围垦海堤建设高速发展
近年来,在充分的综合可行性分析和全面规划基础上,围垦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已趋于成熟,现有法律法规涉及围垦项目审批、审查、总量控制、平面设计、资源归属等各个相关领域,为围垦建设的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围垦海堤是围垦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伴随着全国围海及填海造地事业的高速发展,围垦海堤建设也将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并取代一部分原有一线防御堤段,成为防御风暴潮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海堤建设成为发展新趋势
传统的海堤工程以防御风暴潮灾害为主,很少考虑海堤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人文景观和生态建设等问题,这种单一的防护功能已不能满足滨海城区发展的多种需求。综合考虑防洪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景观、城市交通和休闲旅游等功能因素的新型海堤建设将逐步成为海堤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浙江、广东领跑海堤工程施工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形成各类海堤1.383万公里,其中20年一遇以上达标海堤6624公里;经济特征占主导地位的滩涂围垦海堤约6000公里;包括促淤堤在内的其他各类海堤建设分散,投资规模较小,尚无相关统计。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多种所有制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跨区域经营障碍的打破以及项目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实施,目前海堤工程行业内已无垄断现象,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从行业竞争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浙江、广东两省优势明显。浙江省海堤建设施工工艺、技术及施工力量在沿海省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并涌现了多家行业优质企业,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在区域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影响力,具备跨省市投标的实力。广东省目前在海堤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及力量也有很大的提升,仅次于浙江省,但规模化企业数量不多。澳门新城及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围垦工程将主要依赖于浙江及广东两省建设力量。其他各临海省市建设力量相对分散,本省市范围内海堤建设除依靠自身力量外,还主要依赖浙江、广东及内陆的施工力量。
总的来看,海堤工程行业的分散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偏低,行业内从事海堤建设施工的规模化企业不足30家,且大部分为兼营企业,专业从事海堤工程施工的企业较少。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及优质企业的壮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低水平、低资质企业将很难在行业内生存。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