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绿潮污染的“元凶”——浒苔,几乎每年都会给沿海城市制造麻烦。但是今后,它将有望成为制造新能源的一种绝佳材料。记者昨天获悉,复旦大学已经完成了将浒苔转化成“石油”的全过程,并且已经成功申请了专利。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能源与燃料(Energ y & Fuels)》杂志上。
近年来,各国都将开发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以往,因为是用粮食作物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料,因此备受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指责。寻找新的生物质能原料,是众多专家关注的课题。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海洋上浒苔绿潮频频爆发,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而且浒苔大量堆积后腐烂,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散发出恶臭,对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洋环境构成威胁,既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又严重威胁着沿海渔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浒苔绿潮曾于2008年5月至7月发生于山东省青岛黄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甚至出动万余人打捞浒苔100多万吨,才保证了奥运会帆船赛的顺利进行。
植物和动物的残骸掩埋在地下,需要大自然缓慢的热化学和微生物作用,耗费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才能最终变成原油。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士成副教授和陈建民教授课题组模拟石油产生的过程,发现通过增加压力,再加上200℃到400℃的高温,浒苔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经过10分钟到30分钟即可以变成生物质油。据张士成介绍,现有的关于藻类制油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将藻类先干燥再制油,或者通过培育含油高的藻类萃取,不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超过能够制备出来的能源,而且制油率比较低;而使用新技术后,每5吨浒苔就可以制1吨生物质油,其与石油原油的区别,就在于石油原油不含氧,而浒苔制造的生物质油含有微量的氧。
据介绍,课题组目前还在研究利用水葫芦制备生物质油,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