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改委官员解读:“黄三角”比肩天津滨海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这是个空前的发展机遇。”3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赵锋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激情难抑。
他眼中的机遇,是指国务院正式批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赵锋是山东省多项“黄三角”支持政策的起草者之一,此次“黄三角”开发由省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该地区站上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这当然让人心潮澎湃。
在他看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是此项国家规划的最大特点。
“高效生态”样本
这一规划,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期许。导报记者获悉,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的高青县和烟台的莱州市,共涉及6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高效生态”是《规划》的鲜明主题。“核心是做好生态与经济结合的文章。”赵锋向导报记者如是解读。
“黄三角”的战略定位已然清晰。《规划》为“黄三角”发展提出4个定位: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这是国家对山东提出的重要任务。”赵锋说。同时“黄三角”还面临另一课题,即为国家类似区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提供样本。依靠此地独有的优势,“黄三角”将成为全国有鲜明特色的增长区。
遵循 “高效生态”这一思路,《规划》提出“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四点”是指东营、滨州、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4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4个港口为支撑,以4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国家层面的支持
国家战略,意味着国家层面支持力度的加大。那么国务院批复《规划》,将为“黄三角”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促进呢?
“首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赵锋表示。
导报记者注意到,《规划》在实施重点中明确提出,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大防潮堤建设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沿海防潮体系;以东营港为核心,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建设莱州港深水泊位,提升滨州、潍坊港口服务功能,形成分工明确的黄河三角洲港口群;争取德州-龙口-烟台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尽快开工,支持配套支线铁路建设,建设滨州、东营、潍坊公路运输枢纽;扩建东营机场,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支持建设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生态环保大型电源项目。
以循环经济为标志的园区建设将明显加快。《规划》提出,推进东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推进林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合作,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与此同时,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也将明显加快。《规划》明确,支持该区纳入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政策试点范围;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制定流转土地使用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模式,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后用于省域内占补平衡;支持东营、邹平、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抓好庆云-红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乐陵-塘沽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建设。
“区域内的企业将迎来大开发,大开放的空前机遇。”赵锋说。导报记者同时获悉,近日山东省政府将与国内数家大型银行总行签署协议,金融机构将为“黄三角”开发提供巨额授信。
与天津滨海并列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完善全国的沿海经济布局,明显增强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赵锋分析道。
导报记者获悉,《规划》明确提出“黄三角”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城镇化率达到54% 左右;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黄三角”目前尚不能与天津滨海相比,但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二者是并列关系。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黄三角”必将成为一片高效生态经济的投资热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