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以来,寿光海洋与渔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认真把握“三区”建设重大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中心任务,以科学管海用海和建设现代渔业为主攻方向,以“七项争创” 总抓手,强化海洋事务综合协调,统筹海洋开发与管理,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海洋与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6月份完成水产品总产量7.2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7.3亿元。
一是海洋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组织开展了“蓝色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认真做好大项目用海的配套服务工作,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服务全市“三区”建设。华能风电一期、顺和船务已通过环评和海域使用论证,国华电厂一期通过海域使用论证。海洋渔业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海域使用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能力不断增强。海监执法更加规范,组织开展了“海盾—2010”、“碧海—2010”专项执法行动,完善定期巡查制度,基本达到了每周3次定期巡查,和重点海域、重点项目的全覆盖检查,共查处海洋违规案件5起,涉案海域3000多亩。 为透明海域使用权市场化运作,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寿光在全省县级率先联合搭建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作为物权重要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交易,走上了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化运作轨道。努力建立多渠道的沿海开发投融资体制,继续联合金融部门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创新沿海开发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继续组织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上半年登记抵押海域6宗,贷款额1366万元。预计全年完成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5000万元以上。
二是渔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渔业标准化生产,通过示范引导,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积极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组织申报新认证无公害水产 7个,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7410亩。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3.5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8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6.7万亩。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全市已有省级休闲渔业基地6000亩,今年又申报弥河生态观光园和海惠浅海贝类采集区8000余亩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加快渔船网具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大马力拖网渔船捕捞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生产鳀鱼为主向生产经济鱼类等多品种为主的转变。大力拓展外向型渔业,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提高外海远洋生产能力,圣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520马力具有冷冻能力,无限航区作业渔船4艘,全市具有冷冻能力的外海远洋渔船达到50艘,计23000余马力。 继续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在省市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组织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620多万只。同时,民间组织放流中国对虾苗600多万尾,企业自主增殖放流贝类150余吨。不断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组织,新成立海星渔业专业合作社、和谐渔业专业合作社,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社达到7家,渔业协会4家,渔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渔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品牌渔业建设,把树品牌、创精品、扩市场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地理标志认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寿光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市政府已同意将菲律宾蛤仔、羊口咸蟹子、寿光毛蚶申报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
三是渔船管理不断规范。渔船年审检验工作提前完成,全市年审渔船583艘 ,计10.9万马力,收缴渔业资源费277.8万元,检验小型渔船343艘,捕捞证件年审率和渔船检审率达到两个100%。严格捕捞许可审核程序,逐步理顺渔船归属关系,为40艘渔船办理县内过户手续,为4艘外籍迁入渔船办理了船网工具指标转移手续。强化渔业资源管理,组织开展了“护渔2010”海洋渔业执法行动,与公安边防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了海上联合整治行动,较好的规范了海上生产秩序。加强伏季休渔管理,积极开展伏休期间渔船船位排查,实行休渔渔船责任包靠制度,同时加强海上巡航检查,严厉查处违规捕捞行为,切实维护好近海伏休秩序。加大涉外渔船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涉外渔船监管责任,重点加大异地挂靠渔船和外港停靠渔船监管力度,实行每日电话警示制度,杜绝渔船涉外违规事件发生。2010年,市政府首次把渔业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范围,渔业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水产品疫病与质量防控、龙头企业建设等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渔业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