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恩放流 修复渔业资源——访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许祖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持续发展、渔民持续增收,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许祖强说,近年来,由于传统作业渔场缩小、捕捞能力过大、水域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原因,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海洋“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捕捞能力与渔业资源衰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威海市在渔业资源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2005年开始,渔业部门多次实施大规模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通过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等措施,遏制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放流、增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梭子蟹等水生生物苗种20多亿单位,并在双岛湾、小石岛、皂埠阴参湾等海域建设了9处省级人工鱼礁,目前鱼礁区已经达到15000多亩。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渔民增收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许祖强说,近年来,通过放流,威海市近海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补充,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已形成稳定的秋季渔汛。根据省海水研究所常年跟踪调查结果,威海海域虾蟹类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1:18,鱼类为1:21,海蜇为1:25。初步估计,每年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直接增加收入超过2亿元。2009年全市捕捞产量达到了2004年的2.23倍、3.25倍。同时,增殖放流增加了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抑制了浮游生物的过快繁殖,减少了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生。
许祖强表示,随着渔业资源修复增殖放流行动的持续开展,很多人改变了对大海只索取、不回馈的观念。关心海洋、爱护海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到渔业资源修复的队伍中。今年,威海市直接参加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单位达到60多家,目前已落实的增殖放流数量接近10亿单位,比去年增加80%以上。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要使这一行动长期、有效地开展,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采访结束时许祖强说,衷心希望通过“回馈大海、感恩放流”活动的开展,唤起全社会对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事业的重视,形成人人参与渔业资源修复、齐心协力关心海洋、爱护海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