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谈到海洋中潜藏的危险,首先就会想起鲨鱼。它们确实令人生畏,尤其是那庞大的食人鲨简直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但是,鲨鱼(除了极少数外)中的250多种都不会主动攻击人。对人而言,最危险的海洋生物莫过于那些不易察觉、色彩斑斓的小个海洋居民。这些表面看来似乎无害的小生灵,却个个都是使毒的高手,能杀人于不备之中。
据科学家统计,海洋里约有500种毒鱼,93种腔肠动物,91种软体动物,26种棘皮动物。
然而,这些海中毒物并不可怕,它们向人类发起攻击通常是出于自卫,当人类惊动了它们或不留神使其受到了伤害时。
海洋中最毒,同时还是最难看的动物之一——石鱼。它体长15~20厘米,头大丑陋,大嘴小眼,下颌突出,体表光秃无鳞,浅褐色,有的身上还有浅色斑点和条纹,布满着小硬瘤。背鳍上挺着根根坚硬的毒棘。石鱼常潜伏在珊瑚丛、岩石条、软泥、沙土中,有时也会藏在退潮后形成的岸边水洼里。看上去,它就像一块或一簇杂藻,且能随环境改变而不断伪装自己。因此,发现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人不留神踩着或者碰到石鱼,它立即就会挺起背鳍棘来扎人。石鱼的毒非常厉害,曾有人中其毒数小时,甚至数分钟身亡的。
石鱼在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和北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被碰见,当地居民都将它称之为“狰狞的吸血鬼”。挨了它的棘能不死的人真是万幸,但大多数终究难免成为残废。须知石鱼的毒会破坏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与石鱼不同的是,“迷彩大师”斑马鱼外形非常显眼。它体长30~40厘米,身上鲜艳的绯色条纹像绘上去似的。斑马鱼的主要装饰物——背鳍和胸鳍上的漂亮长带,它们就像羽毛扇状的胸鳍和带有花边的尾鳍,缓缓游动时,就极像一只神气十足大摇大摆的火鸡。恰恰是在斑马鱼那美丽的鳍上暗藏着带有剧毒的针。
尽管人们认为,斑马鱼主动攻击人类的事从未有正式的文字记载,但不容置疑的是,靠近斑马鱼,哪怕是从它身边走过去都很危险。当斑马鱼感到周围环境的变动时,就会随即转身将背鳍对准安静的破坏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起毒棘扎过去。人一旦中毒后会出现抽搐、破坏心跳,抑或在伤口处发展为坏疽病。从古时起,渔民就对有毒的小海龙心存防范。它背鳍和鳃缝里的毒棘扎人人体后,对人 所造成的痛苦和危害程度并不亚于斑马鱼:会使人呼吸困难、抽搐,甚至心跳停止。小海龙的背棘通常是5~7根,每根外履一层细皮,棘尖状如细针外露。小海龙多分布在挪威和英国的沿岸水域,南到地中海和北美沿岸海域。鳐鲽也会用毒棘杀人。
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就大约有1500人吃过这种鱼的苦头。这倒不是说鳐鲽极具攻击性,只是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从北欧和北美国家到南半球中纬度的广阔沿岸海水中,而这一带海水中总是聚集着众多的游泳者和打鱼人。鳐鲽的武器——一根或数根分布在细长尾梢的毒草棘刺。生活在大西洋沿岸水域半米长的小鳐鲽,其尾棘刺长约20厘米;而3米~4米长的鳐鲽的尾部有人脚一般厚,30厘米长的毒棘刺。鳐鲽的尾巴非常有力,其尾棘能击穿船底。 鳐鲽的毒性之剧匪夷所思。
其毒腺里的毒液沿着尾棘的沟注入伤口,就会马上破坏人体造血系统,产生呕吐和紧张出汗。太平洋岛屿上的居民、马里人、澳洲土著人和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很早就会作鳐鲽的针状尾棘制箭。在古希腊神话里,正是这种毒箭夺去了伊塔刻王俄底修斯的命。在西非和锡兰曾用鳐鲽的尾棘做鞭子,以惩罚罪犯。
属于棘皮动物的海胆约600多种,其中一部分完全不伤人,有毒的海胆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在西太平洋岛屿附近海域最常发生海胆伤人事件。
海胆状如圆球,浑身长刺。它蜇人后使人奇痛无比,就像烧红的铁钉扎入肉里。如果海胆毒棘扎得太深,伤者的灼痛可持续数小时。
对于人类而言海洋中最大的危险来自于珊瑚中的居民——热带海域的花环状海胆。其体形如苹果般大小,全身长满针一样的30厘米长棘。它们非常灵活、好动,对外界刺激很敏捷,即使是队影投到它身上,它也会把毒棘对准危险的方向,并且聚拢毒棘形成一根锋利的硬矛,这种令人恐惧的硬矛就连手套和潜水服也能刺破。受到海胆的伤害人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可能瘫痪。
在名篇小说《狮鬃》中曾有一段描述年轻教师马克·神福森谜一般身亡的情节:“他的背部满是黑色与暗红色的伤良,像是被细金属丝制作的鞭子狠狠地抽打过。马克·神福森显然是被折磨致死的,而且是死于某种非同寻常的见器物之一,因为清晰的细长伤痕呈圆形留在背上,并且扩大到双肩和肋骨。死者因疼痛难忍而下唇紧闭,血液顺着下巴在流淌。”究竟谁是凶手呢?原来这桩凶杀案系水母所为。水母表面看起来是那么柔弱,只能随波逐流,它对人的危害似乎想都未曾想过,但水母那有毒的触手却能强烈灼伤人。
北极霞水母身体庞大,呈针状,直径达到2.5米或更长,其有毒的触手分成8束(每束约有50根线状触手),伸开可达30米!北极霞水母伸直的触手就像美丽非凡的水上波纹,每当它们随波摇曳时,变得如同一团乱发或是狮鬃。这种水母广泛地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海域及波罗地海。它们未必主动杀人,如若有人不慎碰到它的触手则另当别论。
与庞大的北极霞水母相比,十字圆蛛水母完全成了小不点儿,其体积不过为前者的1/5 。
它的圆头状如风铃草,有4个红棕色内凹的折痛就像是十字架。因此,该水母得名“十字圆蛛”。它活动在太平洋水域,日本海—海参崴,奥尔加湾,鞑靼海峡,萨哈林南部海域,日本及南部库页岛沿海。成群的十字圆蛛有时也在彼得大帝湾出现。十字圆蛛水母生活在浅水海草从中。它攀付在吸根植物上伺机捕获猎物。它刺伤人后产生的那灼痛好同被荨麻所扎,但比后者更为严重:腰疼和关节疼,呼吸困难,不由自主地干咳,恶心,非常口喝,或引起神经极度兴奋,或使人精神沮丧。通常这种不适感要持续4~6 天,有的一个月后伤痛和难受才会消失。
方水母亦属毒物,其之所以获此怪名,是因为外形微圆,像一只方形的针。方水母中最毒的那种称之为“海胡蜂”,它能置人于死地。这些个儿不大(直径不到20厘米)、半透明的家伙,接触它非常危险;毒性大,在水中难以发现,游速极快(超过4公里/小时)。方水母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游向海滨浴场。在炎热天气中,它们潜入深水处,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时才上浮到水面。若有人碰到方水母身上的微小细胞,可能会很快死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25年来因中方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数约有60人,可与此同时死于鲨鱼之腹的只有13人。 海洋中的危险真是无处不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