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环渤海经济圈上的明珠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1:45 

滨州:环渤海经济圈上的明珠

城 市 名 片
面积:9600平方公里 人口:373万人 海岸线:240公里
辖区:滨城区 惠民县 阳信县 无棣县 沾化县 博兴县 邹平县 滨州经济开发区
1、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国家卫生城市
3、全国十佳卫生城市
4、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城市
5、国家水利风景区
6、中国棉纺织之都
7、中国家纺之都
8、中国油盐化工基地
9、中国粮棉果蔬基地
10、中国畜牧养殖基地
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鲁北平原,是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结合部。全市版图 滨州交通便捷。滨博高速公路、205国道纵贯南北,是连接京、津、苏、豫的重要通道,有“九省通衢”之称。境内交通便利,220国道横穿东西,地方公路四通八达。济青高速公路横穿本市南部,与滨博高速公路构成高等级公路框架,胶济铁路支线深入滨州腹地,即将开工建设的“黄大”铁路横穿滨州中部,是山东省沿海的铁路大动脉。小营到滨州铁路向北延伸,形成东至烟台、威海,西接德州,南连胶济线,北通京津唐的“十”字型大通道枢纽。目前,从滨州市驱车1小时可到达济南空港、2小时到达青岛空港,明年京滨高速公路通车后不到2小时到天津、3小时到北京。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进展顺利。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海港码头正在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滨州文化渊源流长。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武圣孙子、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汉孝子董永等名人志士都出生或生长在这里。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滨州还是吕剧的发祥地。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央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滨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9种,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也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和原棉生产基地。北部沿海的“五带”,开发潜力巨大,即3.6万亩滨海贝砂岛生态旅游带、150万亩潮间带海水养殖和盐及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带、130万亩潮上带盐碱地改良和人工湿地开发带、200万亩梨枣特色经济林带、110万亩高效农业开发带。与外地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紧缺问题相比,滨州有“五多”优势:一是地多,有滩涂面积10万公顷、尚未开发的盐碱荒地10万公顷、潮上带10万公顷;二是水多,每年城区蓄黄河水13亿立方米,有大中小型水库2058座,蓄水能力达4.6亿立方米;三是电多,全市装机容量已达26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500万千瓦的电源基地;四是矿多,地下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吨、铜储量4万吨。地上盐业生产能力1000万吨,现已年产300万吨;五是劳动力多,常年季节性劳动力3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2.5万人。
滨州农业基础良好。农、林、牧、渔各业发达,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五个百万亩”基地。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阳信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
滨州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南北城市带”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规划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四环五海”工程(即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绿化带、环城风景带和东、西、南、北、中五座平原水库)顺利完工,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初现“四环相连”、“五海”呼应、72湖点缀的生态城市特色。在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后,2006年,滨州又获得“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称号。
滨州的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滨州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国际会展中心竣工使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公园动工建设。国际家纺文化节、孙子兵法文化节、航空产业博览会等节赛活动相继举办,同时,以“四环五海”、武圣孙子为品牌,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具有滨州特色的“两山(鹤伴山、碣石山)两带(沿黄、沿海)一圣人(孙子)”的旅游格局。
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滨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始终坚持“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招商是重点,实干是关键,稳定是基础,廉政是保证”的“30字”工作方针,大力实施追赶赶超战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山东省前三位,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829.02亿元和45.12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4倍、3.2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增幅在40%以上,增幅居全省前3位。实现了飞机上天、轮船下海、汽车上路、芯片问世、铁路跨过黄河等重点项目的重大突破,陆、海、空立体化高科技产业框架正在形成。汽车零配件配套生产企业盟威集团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9年夺得国内同行业之冠;鲁北化工企业集团是国内第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第一家无“三废”绿色化工企业;博兴橱具市场全国最大。全市已有上市公司5家,其中境外上市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97家,骨干企业快速膨胀,200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6家,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过500亿的1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以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创业为龙头的滨州纺织企业群,棉纺织总产量、出口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棉纺织之城”、“中国家纺之都”。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预计,这十大产业链框架初步形成后,预期可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左右,远期可实现5000亿元。

“十大产业链”打造实力滨州



(一)纺织家纺服装产业链。依托1000万纱锭的纺纱生产能力优势和“中国棉纺织之都”、“中国家纺产业示范区”的品牌优势,突出发展家纺,借力发展服装,积极发展毛纺,吸引更多的纺织企业,特别是家纺企业落户滨州,促进滨州纺织业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根本性转变。
(二)造船及零部件产业链。充分发挥滨州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发达造船及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建立万吨级及以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的造船基地,适当发展现代化渔船、游船、化学品船等特色船舶,同时引资发展港口机械制造、码头改造和扩建、港口仓储和运输及航道疏浚服务,合力打造“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基地”。
(三)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加快沿海盐化工生态区、滨化工业园、临港产业化学工业区等园区建设步伐,着力延长原油加工、烯烃、苦卤综合利用、溴深加工四大系列,积极发展高品质燃油、原盐、重交沥青、氯碱、聚氯乙烯、脂肪胺、脂肪酸、农药等重点产品,推进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合作建设山东第二化工基地。
(四)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突出(滨州市区)一点,发展(惠阳无、沾滨博)两线,规划(西区、东区、老城区、开发区)四片,突破(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旅游业、文化体育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餐饮娱乐业)七业,力争到2010年,建成环渤海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体育专项竞赛城市。
(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以滨州汽车城建设为载体,以中汽恒星为龙头,以整车生产和发动机项目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途径,充分发挥现有零部件骨干企业的技术、设备优势,积极与国内外大厂合作,力争3—5年内形成年生产各类汽车40万辆的“中国滨州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通用零部件生产基地。
(六)生物工程医药机械等新兴产业链。以总投资5.8亿元的滨州绿都生物制药项目和总投资2.24亿元的安琪酵母(滨州)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现有优势项目,打造国内知名的以禽用蜂胶、胚胎工程等为代表的禽畜生物医药产业链,建成国内一流的以结晶葡萄糖、大豆分离蛋白等为代表的离合器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以海洋生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借力发展甜高粱加制汽油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质项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七)光能电子信息产业链。坚持引进和研发并举,以电子产业园(RFID)为龙头,以组装、加工、配套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射频识别产品、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和数字机顶盒,加快发展芯片制造和系统软件开发设计,培植汽车电子和网络终端产品,推进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力争5年内建成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国内知名的信息产业基地。
(八)基础设施产业链。以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四大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滨州港、滨港铁路以及津汕高速、威乌高速滨州段建设,加快渤海大桥、套尔河大桥、孙武黄河二桥建设;抓好鲁北生态电厂、沾化电厂、国电博兴电厂等大型发电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稳步开采利用地热资源,发展风能发电,探索发展核电;高标准完善沿海防潮堤建设,扩建或新建平原水库,加快推进滨港供水工程;加快滨州铁路客货站和汽车西客站建设,把滨州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交通枢纽、电源基地和宜居城市。
(九)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着眼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按照“飞机制造立根、飞行培训领航、航空维修拓展、航线运营助推”的产业布局,以大高航空城为平台,以飞机制造为龙头,不断引智引资,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生产机身、相关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应用和外延业务发达、中介服务完善及监管部门职能健全的飞机及零部件产业链集群。
(十)粮油果蔬深加工产业链。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粮油果蔬等农副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形成滨州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四环五海”打造生态滨州

到了山东省的滨州市,仿佛走进了美丽梦境。望着这座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布局开阔而舒朗的现代化城市,人们心旷神怡! 滨州与水有缘,地处九河尾闾之地,北临渤海,并由此而得名。
2002年起,滨州人开始走人水和谐共处的新路子。以同济大学专家的规划为蓝本,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专家组的论证为依据,“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蓝图让滨州人眼前一亮——以城市建设为载体,以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手段,以城市与水在生产、生活、生态上和谐共生为目标,激活滨州、扮靓滨州。 2002年8月,滨州开始酝酿“四环五海”;2003年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2005年10月“四环五海”工程基本完工。短短3年时间,“四环五海”再造了一座新滨州城。

让我们实地感受一下何为“四环五海”: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和环城景点让整个滨州城区珠围翠绕;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中海五座大型平原水库坐阵城市五方,中间以河道和林带勾连,循环往复,流水不腐。漫步城中,36桥长虹卧波,72湖星罗棋布,让人有置身江南水乡之感。

中海是“四环五海”的核心工程,也是滨州新城区怀抱中的一颗明珠。徜徉在中海水域,碧波万顷,水鸟翔集,天桥、地桥、人桥、太阳岛、月亮湾、七星别墅等建筑错落有致,真可谓一步一景,人移景换。

“四环五海”扮靓了滨州,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集交通、水利、城建、生态、林业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用形象化的公式表述:“四环五海”=60公里环城公路+1.5亿立方米调蓄水量+1.1万亩速生林和枣林+8个景点、旅游点。四环之内总面积176平方公里,为滨州未来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城市打下基础,拉开框架。以工农业用水为例,环城水系与五海的年调蓄水量可达1.5亿立方米,足以支撑未来十年工业高速增长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改变了滨州用水看黄河的历史。 “四环五海”使滨州之水的价值明显提升。黄河水经干渠引入西海、南海,经沉沙后,沙用于项目建设,水用于工业生产、居民饮用和城区观赏,观赏后再经循环相通的水系导出,用于农业灌溉。“四环五海”的水循环得越快,对盐碱地洗碱、压碱的效果越好,滨州的生态就恢复得越快。 由治水到乐水,“四环五海”让曾经屡屡为患的黄河水为滨州的生产、生活、生态帮忙添彩。2005年,“四环五海工程建设研究”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滨州被称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伴随“四环五海”建设,许多滨州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就像滨州人从未想过自己的城市也可以这样美一样,当滨州人在家门口迎来全国摩托艇邀请赛、中美滑水明星水上项目对抗赛、首届国际航空博览会、国际龙舟大赛等国际赛事、会展时,他们甚至还不太敢相信,这是自己创造的奇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