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东正依托310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一场空前的“蓝色经济革命”。在这场蓝色经济大潮中,扮演主角的,是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滨州半岛七地市。不同的城市,共同的使命。5月2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大众日报、半岛都市报承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将七城市蓝色经济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聚集到了青岛。大家畅所欲言,纵论蓝色时代话题,共商蓝色发展大计。这也正是大家所期盼的,因为我们属于同一个半岛,是情同手足的亲密兄弟;因为我们拥有同一片海洋,是当之无愧的蓝色先锋。
蓝色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蓝色的旋律,已在尽情地演奏。
一个机遇
总书记指明蓝色方向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崭新的提法,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这也是一个新机遇,抓好了,抓住了,齐鲁大地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海洋资源大省,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天优势:山东的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含量丰富;仅青岛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数量就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80%左右……一直以来,山东都在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曾经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口号。
就在全省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产业逐渐做大做强之时,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机遇出现了: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一个崭新的提法,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向大海——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宝库要资源;借助大海,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海上对外贸易,通过建港口、造船舶、拓市场……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涉及的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滨州等半岛七城市,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建设蓝色经济区,虽然没有可借鉴的模式,但各地不等不靠,都结合自身已有的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谋发展之路。烟台拉开了由“海上烟台”向“蓝色烟台”转变的大幕;日照则抓住这一机遇,打造“三色经济”,集中精力做好保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
一种信念
七市“舰队”驶向深蓝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生产力的竞争,已上升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看中了海洋的重要性,各地纷纷表示,要满怀信心地建设蓝色经济区。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这是威海市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打出的一句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推介口号。用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熙殿的话来说,这一口号既体现了威海发展旅游业的气魄,也表明了威海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信心和决心,“威海拥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占整个山东海岸线的三分之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实力建设好蓝色经济区。我们要主动探索研究 ,力争建成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蓝区。”
同样满怀信心的,还有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他说,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营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1200多万亩 ,其中未利用地452万亩,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这为建设蓝色经济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同样,滨州也踌躇满志。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承志信心满怀地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机遇前,我们发展蓝色经济同样是大有作为!”滨州大地上确实蕴含着蓬勃的生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未开发的土地就有300多万亩 ,还有卤水、天然气等;这里有新兴的产业 ,海洋化工、海洋交通物流、海洋高新技术 、生态能源等,发展潜力巨大。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生产力的竞争,已上升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看中了海洋的重要性,各地纷纷表示,要矢志不移地发展海洋经济,满怀信心地建设蓝色经济区。
一腔豪情
迅速行动阔步向前
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机遇出现了,各地市行动都比较迅速,放眼望去,半岛蓝色经济区涉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机遇出现了,口号喊出来了,与此紧密相伴的,便是充满激情地大踏步前进了。
青岛市一开始就把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定在了高标准的要求上,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分别挂帅的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和由34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意见。
烟台的行动也很迅速,成立了全省首家蓝色经济研究会和专题网站,搭建起蓝色经济辅助决策与政产学研对接平台。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德军表示,目前烟台市龙口湾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评审,相关批件上报国家海洋局;牟平滨海开发整理港区土地1300多亩,转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招远滨海科技产业园也全面拉开了建设框架。
日照的干劲也很足,日照市结合实际提出了“三色经济”:即着重于发展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技运用的“蓝色经济”;坚持环保优先,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绿色经济”和打造特色新优势的“特色经济”。海岸线上,280个深水泊位正在布设,6亿吨吞吐量、1000万标准箱运载能力的远景目标正在形成;青岛-日照-上海高速客运铁路计划今年开工……
一致目标
要金银山更要海蓝蓝
开发与保护并重,向海洋要“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海洋环境,已是各地在建设蓝色经济区时所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
在各地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大潮中,海洋资源将被前所未有地挖掘和利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绝对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
在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必须树立蓝色发展理念,确立现代海洋观——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海洋不仅提供能源资源,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海洋只有在与陆地统筹中才能实现最佳效益……
可喜的是,开发与保护并重,向海洋要“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海洋环境,这已是各地在建设蓝色经济区时所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
“发展经济只是手段,建设富裕的、文明的、生态的蓝色经济区才是目的。”潍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岗这样说。潍坊市发改委副主任、“三区”推进办主任王云华表示,蓝色经济区中的“蓝色”二字,本身就有保护海洋环境的内涵。发展蓝色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
其他城市也都明确提出了保护海洋的理念。青岛一直把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大力推行集中集约用海,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也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大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力度;威海也在一如既往地做好环保这篇大文章,擦亮这座城市的“黄金名片”……
相信,有了蓝色发展理念,解除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缜密的思维、更务实的作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蓝色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蓝色风景会越来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