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青岛领跑 五区领导阐述"破题"之举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51:14 

海洋财富网综合报道 这里有风光秀丽的海岸线,这里有118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这里是国际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一座具有得天独厚海洋资源的滨海名城,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中,当之无愧地承担起“先行者”和“核心区”的重担。522日,“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上,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五区的领导坐到了一起,共同阐述各自区市在发展蓝色经济中的“破题”之举。

■市南区

六大板块打造“蓝色青岛”

在市南区区委副书记韩连德看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把青岛市作为核心区,市南区的责任重大。

韩连德表示,市南区主要规划建设六大板块。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航运服务区。第二个板块就是抓好中山路周边的传统文化和商贸旅游业的挖掘。第三大板块就是在八大关进行欧陆风情文化休闲区的建设。

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韩连德提到的第四个板块就是抓好国际金融服务区的建设。第五个板块就是浮山湾奥帆中心的休闲旅游区。把奥帆基地打造成休闲旅游的高端服务区。动漫游戏产业是市南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韩连德提到的第六大板块就是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区。

■市北区

三大发源地集中一条线

只有12公里的海岸线,如何发展蓝色经济?这是主持人对市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京文提出的“难题”。“市北区的海岸线虽然只有12公里,但这12公里恰恰就是青岛城区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青岛对外开放的发源地之一,还是青岛港口的发源地之一,青岛港现在就坐落在市北区。”对此,王京文轻松破题。

市北区如何做好蓝色经济这篇文章,王京文给出了一个思路清晰的答案。“我们提出的思路是‘依托百年小港湾,发展蓝色经济’。”王京文所说的第二个项目,就是与青岛港合作,推进游轮补港的建设。第三个项目是推进港航服务业的建设。此外,借蓝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该区的旅游业。

■李沧区

绝对优势是交通便利

“市南区和崂山区占尽海滨的优势,市北区有青岛港,空港在城阳,发展蓝色经济,留给李沧的是什么?”在论坛中,主持人再一次抛出了难题,现场众人的目光顿时聚集在李沧区副区长胡乐常的身上。“优势主要有三点。”胡乐常回答说。

交通是胡乐常谈到的第一个优势。“李沧区现在是青岛的一个交通枢纽,特别是铁路和公路方面,这是李沧区的绝对优势。”胡乐常说。第二点优势就是空间。经过这几年的各项举措,大批的工业企业要从李沧区搬迁,给李沧留下一些发展的空间。李沧区的第三个优势是环境。李沧区山多、河多、临海,海岸线11公里,这里是“依山傍水拥湾”,天然的优势自然不可忽略。

■崂山区

借助旅游打造蓝色海岸

在论坛的茶歇期间,崂山区副区长杨超与来自央视的主持人马洪涛聊起了“海山第一仙山”——崂山。“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杨超用历代文人骚客对崂山的评价开场,接过了主持人的话题。“崂山区发展蓝色经济,一个重要的主线就是旅游这张牌。崂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借助这些资源,崂山区要打造蓝色经济旅游度假区。崂山区漫长的海岸线,我们借此发展岸线旅游,同时我们也搞起文化旅游。此外,崂山区的旅游业要和现代服务业结合,崂山区在发展高端旅游,滨海、海洋度假这些相关的产业方面都有重要举措。”杨超表示。“我认为崂山在发展蓝色经济方面有三大优势。”杨超所谈的三大优势除了旅游资源丰富外,还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

■城阳区

陆空有优势规划走在前

“去年的726,在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多方探讨的基础上,城阳区政府研究通过了城阳区实施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个概念规划。”城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希田表示,在蓝色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上,城阳区走在了岛城其他区市的前面。

张希田介绍说,城阳区的规划从布局上突出了四大功能区和五大产业,这四大功能区就是出口加工特色区、文化科技引领区、空港产业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规划了五类,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精品农业、文化科技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相比其他区市,城阳区具有空港和陆路交通双重优势。借助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个契机,城阳区将拉长空中和陆路的优势,做好海上运输的衔接 。

帆船之都,唱响帆船之歌

青岛旅游打什么牌历来是困扰青岛市长期发展的问题,究竟向什么方向主攻?是海?是岛?是湾?到底打什么牌可以使人流连忘返,来了还要来呢?在观察员点评时,这个问题受到关注。

青岛旅游要打文化牌

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著名旅游政策研究专家王兴斌觉得青岛旅游的发展主攻方向还是要打文化牌。

王兴斌介绍说,从文化来讲,青岛的脉络文化有两个,一个就是德国,这个是欧陆之风,还有就是本土的崂山道教。近代有很多的文人,这些文人接受西方教育,又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在这些文人身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这些文人在青岛有所成就,就是靠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之后培养起来的。而文化牌当中重点还是要打欧陆风,历史上传承一百多年,青岛就是百年青岛,一百年中国的风雨,能在青岛找到很具体的例子。

百年青岛,扬帆之都,历史上这个扬帆是被迫的,现在的扬帆是主动的,这一套历史线索把文化串联起来了,文化休闲、文化创意也许是青岛旅游最亮的亮点。对此,他认为现在青岛要向天津学习,天津把百年老街尽可能地恢复了,有几个老街已经搞得相当不错了,一些历史文化对青岛来说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三个目标锁定蓝色青岛

“五个区占据了核心位置,海洋名城、帆船之都。我说过一句话,叫‘帆船之都,唱亮帆船之歌,大青岛直挂云帆济沧海’。”提到青岛,李乃胜称,总书记提出蓝色经济区,青岛是发源地,青岛在未来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简单地说,就个人的理解,首先是蓝色经济先行区,是龙头,这个龙头不但是山东的龙头,乃至全国的龙头。

大家都知道海洋科技看青岛,那么蓝色经济需要科技引领和支撑自然是龙头的地位,或者说先行官、先锋战士。

其次,就是海洋科技的核心区,这个是在全国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是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或者海洋科研名称。

“最后是新兴产业示范区。”李乃胜介绍说,通过科技支撑,发展未来的战略性经济产业,现在是苗头,甚至投入产出比还成问题,成本还比较高,但是将来引领全国的新兴产业发展。青岛有能力、有资格、有义务为整个山东海岸线乃至全国海岸线作出示范。比如说,海洋仪器装备,小到山东省的海洋仪器研究所大到中海油工程装备,重要的钻探平台和一些重大设施,包括现在造船技术,像许许多多技术创新的事儿就是一个良好的事例。“我的理解是这三个定位烘托出中国青岛蓝色经济的一个大框架,也是咱们五位区领导谈的重要内容,我觉得未来的青岛一定会更加辉煌。”李乃胜最后说。

发展现代服务业关键看质量

青岛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东扩西移之后,市南区怎么发展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南区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8%,那么调整蓝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时是否还需要增加服务业?

“这个区域达到了88% ,这是很典型的都市型的产业经济结构。”王兴斌介绍说,从数量上来讲,应该可以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服务业当中,现代服务业占了多少。现代服务业首先在青岛,在山东,是领先的,甚至在全国是领先的。只有把现代服务业当中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和市民的普及率,用信息产业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社交问题、办公问题等,这些方面和首尔、台北、新加坡来比,一个区相当于他们一个市。所以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服务业来提升传统产业,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