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为"蓝色"破题 蓝色先锋半岛领衔
海洋财富网综合报道 去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为山东发展指明航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等分别到青岛、烟台等地调研,山东半岛诸城市紧急行动,一场“蓝色”浪潮在齐鲁大地飓风般刮起,并迅速刮向全国。时隔一年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静待国家批复。冲刺国家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的躁动依然在继续,这片美丽富饶的东方海域,因为这亢奋的躁动而愈加生机勃发。眼下,由山东半岛城市群所联手组建的这艘“蓝色”大船,承载着山东未来发展的希翼、承载着五千万半岛人的期盼,正向着海之深处扬帆起航!
蓝色,从齐鲁“红”遍全国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瑞联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山不停地往返于青、沪两地,今年年初,该公司的拳头产品——海参黄金粥入选上海世博会,在中华美食街内做展示性销售。“能够进入世博会,是蓝色经济给我们送来了东风。海洋产业是绝对的朝阳产业,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将大有作为。”王铁山说得很动情,他表达的是个人感情,但也道出了业内同行的心声。
事实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随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就让青岛,让山东,让整个中国的沿海省市,经历了一场蓝色的躁动。
2009年6月底,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与此同时,沿海诸省市也描绘出了各自的蓝色路径:河北省推出“环渤海”战略,天津市提出了“海上天津”,福建省推出了“海上田园”,广东省提出建设“蓝色产业带”,广西省则推出“蓝色计划”,海南省则指出要“以海兴岛”……
耕耘蓝色,带来的是丰厚回报。
面朝大海是时代的召唤
根据经济学定义,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而进行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而这场蓝色之风,其背后是蓝色家园的历史选择,是蓝色财富的时代召唤。
2009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曾做过生动阐述: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世界性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事实的确如此。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世界沿海国家纷纷把发展的目光转向海洋。美国提出在未来50年把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日本将在本世纪内建造2500座“海上城市”,全面推进海洋强国战略。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我国,发展蓝色经济也是时不我待。截至200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接近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9.9%,沿海“三大五小”经济区的布局基本形成,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条件日趋成熟。
国家领导人为“蓝色”破题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大势所趋,并影响国家领导人决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横空出世,其最初也是由政府高层推动。
从2009年2月开始,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山东蓝色经济区,大力推动以海陆一体、区域创新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区。当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随后召开的山东省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提出,要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加快规划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