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姓家”到“堂前燕”的梅童鱼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55:47 

早上路过菜市场门口,只见一位鱼贩在高声叫卖着: “黄梅童,刚上水的,28元一斤。”叫喊声不由得让我停住了脚步。望着鱼摊上个头瘦小、色泽淡黄,与孩提时所见大相径庭的梅童鱼,真让我感叹如今有的海鲜越来越少了,也印证了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
梅童鱼又称大棘头、大头宝,为温水性鱼类。一般生活于近海和港湾等浅水区域,由于色泽金黄,在我们老家又称为黄梅童鱼。幼年的梅童鱼被称为“大头梅烂”。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梅童鱼就是小黄鱼的幼年,其实梅童鱼与黄鱼完全不同。梅童鱼呈长形,侧扁,尾巴细长,头大又圆钝,眼小口大而斜,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上下颌牙绒毛状,全身披鳞,背部灰褐,下部腹侧艳黄色。新鲜的梅童鱼在暗地里能发出萤石般的光亮,白白的,像银子般。
孩提时,村前的那片滩涂上常有邻村人用长排网来捕捉梅童鱼。尤其是在夏季小水潮位,他们会摇着小船,带着一捆捆2米高、10来米长、两端用青竹竿做边的排网,来到正处于平潮时分的滩涂上,选择一定的水域,将竹竿网的下端插入泥涂中,竖成一排,排列成V字型,每排的网长约100余米。在V字型的顶端又围了一个2米直径的鱼巢,鱼最后都被赶入这一巢内。
每当我们发现邻村人在竖立排网时,就会争前恐后地背着小竹篓,带着小网兜,冲进即将退去的潮水中,去分享捕捉梅童鱼的快乐。
待到潮水渐退,滩涂将要露出时,梅童鱼就随着潮流进入排网末端的网巢中。有时梅童鱼顺水流碰触到竖立着的排网时,就会跃出水面,并会发出 “咕咕”的叫声。我们这些讨小海的孩童就会紧跟在渔民的屁股后,手拿小网兜,去争相捕捉那活蹦乱跳的梅童鱼,这场景真可谓鱼跃人欢,颇为壮观。
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除红烧、烫烧和做梅童鱼面外,还可制成肉馅或鱼丸子等,煎咸鱼也不错,是小鱼类中的上品。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恶化,浅海滩涂上也很难捕捉到梅童鱼了,即使捕到的也没有以前的大了。渔民刚捕上来的梅童鱼就会被水产品公司收购冰冻,加工成小包装外销。
梅童鱼富含磷质,是养脑的滋补品,由于现在梅童鱼稀缺,价格也不断上扬,人们也只能购买几条,给老人和小孩子滋补身体。
想不到昔日常常食用的梅童鱼已成为酒店、饭馆的珍品菜肴,不过梅童鱼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