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对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意义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5:34 

   发表于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龙,将从海上腾飞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人口大国,这是考虑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时所必须面对和正视的基本国情。全国每年大约增加人口150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21世纪,我国就业压力十分沉重。

   国家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安置问题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私营企业和农民工进城等渠道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为25亿人,90年代中期农村过剩劳动力减少到l亿~l3亿人。80年代以来,全国乡镇企业每年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l995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已达l2亿人,比l990年增加2752万人,增长297%。另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9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城市找到就业岗位的有900万人,占当年城镇就业人数的54%。可见,如何解决大量剩余的和机械化过程中富余出来的、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非农业化问题和城市业者失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拓宽新视野,着眼于新领域资源的开发。21世纪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则是一个广阔的就业天地。

无疑,作为刚刚形成规模开发、生产潜力巨大的海洋产业,必将是21世纪吸引和安排劳动力的战略途径。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全省仅开发了300多万亩浅海滩涂,占可开发利用滩涂的1/5,为此已直接安排产业劳动力100多万人。全国沿海和内陆地区与海洋产业有关的(指直接从事海洋产业或通过股份制等形式间接从事海洋产业)人员,估计有几千万人。随着21世纪中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可望从海洋产业上更大规模地吸纳劳动者。正在兴起和有巨大就业潜力的有海水增养殖业、远洋渔业、海洋食品工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工业、海洋能工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洋采矿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和机械制造业、海洋建筑业以及围绕海洋产业发展起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等几十个行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以年平均17%以上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海洋产业产值以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从农业现代化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贫困地区的人口必将涌向海洋,汇聚成一支庞大的、成百川归海之势的海洋产业大军,使21世纪中国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向海岛移民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出路。21世纪,根据海洋开发的需要,有可能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向海岛移民开发海疆的高潮。历史上第一次向海岛移民开发海疆的高潮是在18世纪到20世纪初。清代中叶(18世纪)以后,边疆统一,秩序安定,生产技术和交通条件得到改进,使得以往硗瘠不毛、人迹罕至的海岛,成为可以开垦、栖息的地方。于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人口逐渐向海岛扩散,形成近代移民的高潮。按粗略的估计,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台湾省的人口从数十万增至250万;此外,还有1500万中国人移居外国,主要是前往东南亚和美洲当劳工。我国有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目前有人居住的仅有400多个岛屿,岛屿开发的潜力非常大。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来看,海岸带及海岛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海岸带在总体上人口密度较大,但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一些沿海大中城市,而海岛人员安置的密度还比较小,突出地表现在海岛之间的不平衡上。我国海岛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尤其在南海,东沙、西沙、南沙群岛星罗棋布。我国的岛屿中,属于群岛集中分布的有5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为8万平方千米。其中,开发程度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是香港岛、台湾岛和海南岛。台湾本岛面积35759平方千米,连同钓鱼群岛、澎湖列岛、金门岛等,面积则为36025平方千米,人口2100万,平均每平方千米580人。如果我国全部海岛均达到此人口密度,则可容纳和安排5000万人以上。如果把海南、舟山、崇明等大型岛屿建成香港式繁荣都市,海岛在安置就业问题上的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本文发表于1997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