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当今先进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船舶工业的大力支持,造船工艺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在不停的演变与更新。面对当前形势,广西深谋远虑,早已做好相应策略,就是把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将广西建成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当前,广西正面临培育、发展、壮大修造船工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到2010年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3亿吨;2010年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将达到63个,2020年达到93个。
根据内河水运预测,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7200万吨、10650万吨和13700万吨。
据相关材料显示,在港口方面,广西计划投资448亿元,新建泊位80个以上,包括2个30万吨级泊位,2个20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75个万吨至15万吨级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到2015年,建成防城港区、钦州港区、北海港区3个亿吨级港区,实现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的目标。
从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到港船舶增加,形成了船舶建造和修理的市场需求,为发展修造船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西江经济带崛起为广西加快发展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有关经济学者指出,广西应紧抓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的发展,把握国家对本行业的战略部署,练就硬内功,势把广西打造成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预计到2012年,内河船舶达到120万载重吨、沿海造船达到3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约800艘;初步建成北部湾经济区修造船基地、西江黄金水道造船聚集区;广西修造船工业及配套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增加值48亿元。
到2015年,内河船舶达到160万载重吨、沿海造船达到6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约900艘;广西修造船工业、配套产业及海洋工程装备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增加值135亿元。
到2020年,内河船舶达到250万载重吨、沿海造船达到40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约2000艘;船舶配套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建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广西修造船工业、配套产业及海洋工程产业力争达到销售收入1000亿元,增加值300亿元。
目前,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作出了战略部署,预计明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销售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这对广西把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为此,广西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船舶工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整合船舶工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极力推动广西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