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抓住机遇,夯实基础 精心谋划海洋宣传工作跨越式发展
抓住难得机遇 担起历史责任
记者:会议代表普遍感觉是,会议气氛热烈,振奋人心,是继往更是开拓未来。请您谈谈看法。
李海清:如你所说,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海洋宣传工作会议。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有两层意思:一是面对海洋宣传工作新形势,要统一思想、统筹工作,促进海洋宣传上一个台阶;二是解决海洋宣传工作上的机制体制性问题,为海洋宣传工作的更大发展夯实基础。
这次会议有这么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早在上个世纪末,联合国就提出面向海洋的问题,为此国际社会采取了不少行动,呼吁人们重视海洋。我国响应联合国号召,1998年举办过声势浩大的“国际海洋年”活动。21世纪,海洋对于人类的贡献更加突显。联合国还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
无论从孙志辉局长的重要讲话还是对今后工作任务的安排中,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一点,那就是对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对重大海洋历史题材的发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组织创作了《绝密航程》、《纵横中国海》等多部纪实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播出,社会反响强烈。目前,《走向海洋》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正在拍摄、制作之中,不久将面世。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时代需要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一点也正是现代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的特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海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海洋宣传不单单是对海洋工作的宣传,还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国人海洋意识的淡薄。这方面我们有沉痛的教训。正是自明代以来的禁海政策,导致中国远离世界,以致后来的落后挨打,孙志辉局长在讲话中有深刻的阐述。在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改变人们重陆轻海观念,推动全民现代海洋意识建立,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海洋人的历史使命!
夯实基础 面向未来
记者:这次会议还提出了促进和解决一些机制体制上的问题,大家觉得非常务实,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李海清:孙志辉局长的重要讲话,从历史、国际、国内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海洋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海洋宣传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为促进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筑牢社会基础。并提出要把海洋宣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海洋宣传工作指明了工作目标和方向。
你说的务实应该指的是会议提出的一些方法措施,如孙志辉局长提出的“认准一个目标,突出两个方面,坚持三个依靠,注重四个结合”,为我们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海洋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式方法。
还有一块就是会议提出的解决机制体制方面问题的一些措施。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长效的制度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虽然近年来海洋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工作的开展。这次我们提出的“五个一工程”中三个“一”都和机制体制有关:一是“构建一个体制”,二是“形成一个格局”,三是“完善一套体系”。只有体系建立了,关系顺畅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海洋宣传工作实现飞跃性的发展,更好地履行“增强全民海洋意识”这一历史重任,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支持地方海洋文化宣传活动
记者:这次会议还提出要支持地方海洋宣传工作尤其是地方海洋节庆活动,如何支持?
李海清:这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对各地开展的海洋特色节庆活动,把地方海洋节庆活动纳入全国海洋宣传活动的总体布局中来,鼓励各地举办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海洋节庆活动,通过联合主办、参与协办和具体承办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举办海洋节庆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海洋节庆活动,大多都承载着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和海洋文化传统,是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与重要载体。几年来,国家海洋局参与支持了如“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象山)开渔节”、“青岛国际海洋节”等地方海洋节庆活动。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地方海洋节庆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从而全力构建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为主体、地方海洋节庆活动为延伸的海洋公众海洋宣传新格局。我们还考虑今后把“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全国主场搭载于沿海省区市的海洋日活动之中,通过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的办法开展起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地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感受和体验海洋文化的魅力。这是国家海洋局在海洋宣传工作上国家与地方联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方面我们今后还会加强,努力形成合力,形成声势,形成良好的海洋宣传工作局面。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