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舰队潜艇远海训练常态化以保持战斗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0:41:08 

潜艇编队进行远航训练。

春寒料峭,某陌生海域天低云暗,风紧浪急。

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数艘潜艇经过昼夜奔袭,准时出现在预定海域,顺利完成了对舰的突击任务。

岸基指挥所的海图上,一条曲折的航线表明:潜艇训练的位置尽管不是很远,但明显超过了以往训练的航程,海上待机潜伏时间更是成倍增长。支队领导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小远航拉动演练。

不进行真正意义的远航训练,能否取得近似远航的训练效果?

这次训练,拉直了官兵心中这个大问号。实践证明,这种近似远航的长时间、远距离、经常性的小远航实战化奔袭训练,是提高和保持潜艇部队战斗力的一次有益创新。

七日之痒:

一个约定俗成的围城

一次,红方潜艇群连续航行,在预定海区摆下了口袋阵。不料,导演部发来通知:蓝方编队因故将于3日后抵达预定海区,要求红方原地隐蔽待机!

长时间水下隐蔽待机,正是练兵好机会!支队领导暗自兴奋。然而,3日后的对抗结果却让他们尴尬:红方连连错失战机,铩羽而归。

教训分析会上,某艇一份报告发人深思:大部分官兵习惯的训练周期最长只有7天,此次演练时间跨度超长,演练中官兵明显不适应。

七日之痒是个隐形的围城吗?也不尽然。支队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多艘潜艇执行过为期数十天的远航任务,为什么官兵能够坚持?

支队党委详查细究,发现七日之痒事出有因。以往,支队对执行远航训练的艇队实行倾斜式保障:装备保养最勤最好,长时间开展适应性训练,官兵思想有准备、保障有实力、应对有方案,因而能够长时间出海执行任务。

反观没有远航任务的潜艇,各项保障和准备明显不足……

平时训练,要有远航标准!今年开训以来,支队参照新大纲要求,改变实战化训练以57天为一个周期的传统做法,将出海训练周期明显延长,称为小远航

第一次小远航试验性训练,官兵就尝到了甜头:过去海上训练时间有限,一个航次只能训练一个课目,现在训练时间延长了,一个航次可以组织多个课目综合组训。某艇多年来一直因为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水下航行标准,未跨入全训艇行列。不久前,他们一个航次就完成了大纲规定的70%的训练量……

变化还在发生。以往,全训艇只能停靠在码头上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现在,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小远航艇队可以在海上边训练边值班。春节期间,某艇在海上担负值班任务,接到上级紧急拉动通知后,仅用一昼夜就抵达任务海区……

能战在航:

小远航成为训练常态

小远航训练模式改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次,某艇正在训练海区高速机动,动力装置突然出现故障,被迫退出训练,低速返回军港。事后,装备部工程师上艇检查,原来只是一个阀门没有拧紧。

此类故障是平时对装备动态监测不够造成的。装备部的同志脸上火辣辣的。多年来,支队一直优先保障远航任务艇队,常常用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将所有的保障力量向远航训练艇队倾斜,忽视了对其他潜艇的装备监测。

如今,小远航让问题陡然暴露。痛定思痛,支队为每条艇配发了《典型故障排除范例》应用软件:遇到装备故障时,只需输入故障现象,官兵就能找出自修办法。同时,他们还挑选多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士官负责装备巡检维修和技术传帮带,明显提高了艇员自修能力。

小远航也激发了练兵热潮:一年一度的保障技能比武变成了每月一次,传统的个人技能比武变成了保障小组之间的竞技,以往几个部门围着一条远航艇的做法变成了几个人负责一条艇的承包责任制”……

从理论上讲,小远航训练是介于实战远航和日常战备训练之间的一种训练模式。但是,它让备战备航变成了能战在航。前不久,该支队组织一场小远航的实战化对抗。4艘参训艇接到任务后,在同一时间完成了出航检查、雷弹吊装。

能战在航成为常态,也给后勤保障提出了全新要求。采访中,正逢某艇补给。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次补给的主副食以西餐为主。

副支队长朱必余解释说:原来训练时间短,做中餐还行。如今训练时间长了,艇上必然产生较多的生活垃圾,潜艇抛射垃圾极易暴露目标。西餐的面包、熟食、饮料不仅利于长时间保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少,更适合于长时间作战。

走向深蓝:

对抗演练不再靠约会

小远航改革,牵引更多的潜艇在远海巡戈。

初冬时节,两艘护卫舰暴露在某艇的潜望镜中。两雷齐射!艇长吴福力一声令下,一场模拟攻击演练告捷。

这一天,该艇连续打了6遭遇战,吴艇长首次体验了什么叫做到处有

支队长支天龙介绍说,以往潜、舰、机诸兵种联合演练,主要采取预约形式,实施难度较大。那年9月,该潜艇支队与某飞行团进行突破反潜飞机封锁区训练,该支队2艘潜艇如期出海抵达预定海区后,等来的却是一纸报文:飞行团另有任务,请等待。连续3天,飞机都因种种原因没有赴约,潜艇只好返航。

常态化小远航训练,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支队积极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哪里有兄弟单位训练,他们就把训练的海域划在哪里。

茫茫大海,到处成为训练场,在哪里碰到兄弟部队,就在哪里展开对抗。据统计,支队先后与航空兵某师、某驱逐舰支队、某猎护舰支队等兵种单位联合训练20余次,2艘潜艇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训任务。

在常态化的岸、舰、机、潜体系对抗中,支队不断转变联合观念:对抗训练中,他们由过去只强调潜艇攻防行动的隐蔽性,变为整个联合作战行动全程隐蔽;将以往为追求高分值攻击参数而忽视战术效果的训练方法,转变为符合体系作战要求的远距、快速、连续、隐蔽的攻击方法……

记者从该支队训练部门了解到,今年支队与水面舰艇、航空兵联合训练的天数、次数全部突破往年同期水平。

专家点睛——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部队长 支天龙

向前一步海阔天空

战斗力是一个多维坐标系。潜艇部队出海训练,航程是一个坐标轴,时间是另一个坐标轴,此外还有人员素质、各项保障等等。我们感到,制约按纲施训走向深入的因素有很多,有一些坐标轴是不可能一味延长的,那么能否延长其它坐标轴?我们的小远航探索说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如此实施,战斗力呈现出一条上扬的曲线。

向前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种训练模式的改变,让更多的潜艇待机于陌生海区,长时间、大强度展开训练,成功挖掘出艇员和装备的潜能。实践启示我们:解决制约按纲施训难题,头脑中要有一个战斗力体系,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多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