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名专家学者发出紧急呼吁保护三都湾生态环境和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39名海洋与渔业科技工作者近日联名向有关部门发出紧急呼吁,建议慎重考虑即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都湾内上马的中海油石化项目。鉴于三都湾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湾内官井洋分布有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繁殖区,需特别保护。
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湾内海淡水交混,营养物质和饲料生物丰富,是大黄鱼、长毛对虾、黄鳍鲷、青蟹、泥蚶等多种经济鱼虾蟹贝的产卵场和天然苗种生产基地。1985年福建省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2007年又设立“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海油公司去年签订《关于加快三都澳南半岛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决定在三都湾内的澳南半岛设立以港口为依托、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海西宁德工业区。工业区初步规划填海17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实施启动项目作为后勤基地,拟填海
139名专家学者的《紧急呼吁书》中写道:“若在这样一个口小腹大、海水交换量小的湾内大举移山填海,发展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临港重工业区,势必造成依湾而生的大黄鱼产卵场毁于一旦,同时也将严重影响湾内年产数十万吨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及沿岸数十万渔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专家们列举了反对“大举填海造地、发展石化等工业”的诸多理由,认为“任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建议把中海油的石化工程移至湾外,建议国家与省政府对宁德市及有关县市进行生态补偿,建议环三都湾项目建设一定要与环境保护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了解到,建设宁德工业区是福建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该工业区填海主体位于国务院2006年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中“澳南港口区”和“澳南港口区预留区”内,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要求。关于项目建设对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要求项目前期环评单位开展专题论证,并将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记者获悉,农业部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科技工作者关于保护三都湾生态环境和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的紧急呼吁,已要求福建省渔业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评审论证工作并督促业主单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减少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同时,农业部已将来信转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请其重视并加强对三都湾生态环境和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
三都湾与官井洋简介
三都湾是我国典型的近封闭型的天然内湾,面积713平方公里,仅有
三都湾的官井洋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以往每年5~6月份的大潮汛期间,我国闽—粤东族大黄鱼的产卵群体从闽江口外进入官井洋产卵。因酷渔滥捕,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洋内产卵的群体明显减少。为拯救大黄鱼资源,福建省于1985年建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1997年修订后为315平方公里),出台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作为省级地方法规,同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组建了“宁德地区官井洋大黄鱼增殖站”,成功拯救了我国大黄鱼资源,并使其成为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海水鱼类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2007年农业部在原有“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基础上又批建了“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对保护湾内生态环境和恢复官井洋大黄鱼产卵产功能,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