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环渤海地区今冬发生30年一遇海冰灾害,经济损失数十亿元。海冰在普通人眼里有百害而无一利,实际却可以淡化成为不可多得的淡水资源。
向海洋要淡水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是我国河网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联合国认定年人均淡水量500立方米以下为缺水地区,而环渤海地区人均淡水资源量100至300立方米,在严重匮乏之列。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我国采取南水北调等手段实现水资源再分配,并没有增加水资源总量。
一些专家提出,要增加水资源总量,可向海洋要淡水。可喜的是,环渤海是我国海冰资源最丰富地区。海冰淡化作为海水淡化的分支和组成部分进入研究人员视线。
渤海海水因大陆河川大量淡水注入而在中国近海中盐度最低,加之海湾地形较为闭塞,海水交流性较弱,形成全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域。渤海海冰分固定冰和流冰两类,由平整冰、重叠冰、堆集冰、冰脊和冰丘等组成。一般情况下,平整冰厚度20至30厘米,在海面风和潮流作用下向东南漂移。
渤海结冰期大约120天;辽东湾冰期最长,大约140多天。研究人员测算,环渤海海冰正常年份平均可开采100亿立方米,淡水转化率为90%。而且,海冰开采后还会再生长,如按年平均生长4至5次计算,可用资源相当可观。
化灾害为资源
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动力研究室主任陈伟斌介绍,海冰淡化概念1995年由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等人提出,系国际首创。
2000年前后,这一概念得到中央领导鼓励和支持,海冰淡化成为一个探索性研究项目。
2001年以来,国家“863项目”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大学、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探索,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课题组根据海冰微结构特点,利用离心原理分离冰体内卤水泡,利用控温方法扩充冰内盐水通道,攻克海冰固态淡化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海冰离心脱盐机、海冰控温冻融脱盐装置、海冰重力脱盐装置、海冰融水反渗透脱盐设备;完成从海冰采集、输送到脱盐、存储的完整工艺过程。
开发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这一成果具有原始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完成陆基海冰采集、脱盐、存储和海冰水农业应用试验,为增加我国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战略储备开辟新路,验证化灾害为资源的新理念。
测海冰显净化
以渤海海冰为来源的淡水品质有没有问题?
作为水质检测权威部门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所获结果令研究人员惊奇:与地表淡水资源国家标准34项指标相比,利用渤海海冰产出的淡化水除氯离子、硫酸根离子超标,其他均符合地表水标准。由此表明,海水结冰过程是净化过程。
记者2月下旬和3月初两次前往辽宁省瓦房店市西阳乡将军石渔港,目睹正处于试验阶段的海冰淡化实验装置运行:采冰船在岸边采集冰块,蜿蜒的冰块传输系统自海边引出,一支引向一个硕大的蓄冰池,一支引向离心脱盐机。
专家介绍,海冰淡化工艺包括采集、输送、脱盐、存储四大流程;海冰采集分岸边采集和海上采集两种形式;海冰输送分传动输送和气动输送两种形式。
近两三年冬季,研究团队在河北黄骅基地和辽宁瓦房店基地开展海冰淡化中间试验,所获海冰淡水盐度在2‰以下,达到国家水源地的水质标准。现有岸边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200立方米,海上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1000立方米。
就淡化水储存,技术人员设想:一、可以利用现有淡水库。二、向海洋要地方,在海湾建淡水库。三、可用类似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那样的材料,在海上建橡胶水库,方便、灵活、建成后可以移动,哪里缺水就移向哪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