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中国工程院等7家单位在东营召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
会后,40多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议” ,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原国家计委等部委的高度重视。
●2001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得到国家确认,并正式进入国家决策。
●2008年6月,省政府编制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划定开发范围包括东营、滨州两市,以及毗邻的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潍坊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烟台莱州市,可谓体量巨大,关涉全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黄河三角洲定位是: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党和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该区域并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先后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上世纪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就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进入新世纪,山东省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近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致力于高效生态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各各项事业引入发展快车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迫切切需要,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在黄河三角洲由省域发展正式升格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为全面回顾、还原这一重大发展战略走过的辉煌历程,本报记者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描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提出背景、编制过程、出台内幕等演进大事,以期给读者一个完整整的印记。
部委支持学术献策
1、1991年9月11日,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尚青同志来惠民地区专程调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情况。
2、199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带领大批专家到滨州等地考察黄河三角洲发展问题。
3、1999年5月,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等7家单位在东营召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会后,卢良恕、相重扬、蒋民宽、江泽慧等40多位院士专家在对东营实地考察后,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原国家计委等部委的高度重视。其后,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亲临黄河三角洲视察,对以东营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文件,均对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给予充分肯定。
4、为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发改委先后几次组织到我省调研,依据调研成果,2003年、2005年以发改地区【2003】1734号和发改地区【2005】1554号文件,向国务院呈报专题报告,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和重点,要求“依托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公园、生态旅游区,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高效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高效生态旅游区,进而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议继续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议有关部门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在资源型城市转型、重大产业布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5、2006年3月,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全力支持下,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再次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6 、 2008年8月5日— 7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侯云德率领黄河三角洲院士专家组到滨州考察,对黄河三角洲开发给予高层学术关注。
7、2008年11月,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将东营市列为国家土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的请示》,国务院批转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国土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初步确定支持东营市进行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8、2008年11 月,省政府以鲁政发〔2008〕102号文件向国务院上报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批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把《请示》和《李克强副总理考察山东省需要研究落实的有关事项》转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不仅是山东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还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全国沿海经济布局的完善,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事。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务院建议,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统筹考虑环渤海地区发展并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对我省的规划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李克强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圈阅同意。
上下同心开拓未来
1、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石油勘探开发。
2、1983年,东营市成立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逐步摆上了山东省和国家战略位置,并进行探索实践。
3、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4、1991年7月5日,中共惠民地委成立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
5、1992年6月,惠民地委编制写成《黄河三角洲滨州地区开发建设综合规划》。
6、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
7、1993年,山东省第六次党代会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跨世纪工程,全面开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
8、 1993年5月7日-12日,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在滨州、东营召开。
9、1994年,“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项目。
10、 1994年9月25日,黄河三角洲滨州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滨州召开。
11、1995年6月5日,滨州地区全部列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区,中共滨州地委决定成立滨州地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协调委员会。
12、1995年6月底,山东省黄河三角洲1000万亩商品粮棉基地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会议在邹平县召开,研究部署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水利工程规划。
13、1996年5月2日-4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协调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滨州、东营召开。
14 、 1996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5、1997年3月14日-15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东营、滨州召开。
16、1997年,山东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实施意见》,继续确定黄河三角洲开发为省跨世纪工程。
17、199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民盟中央共同召开“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确立建设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18、1998年11月28日,省政府举行小开河引黄工程通水典礼。五期工程共投入1.2亿元。
19、2000年11月16日,山东省社科院、社科联、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和山东大学的10位专家教授到滨州地区考察黄河三角洲文化。
20、 2001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得到国家确认,并正式进入国家决策。
21、2002年6月3日,时任省委书记吴官正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而努力奋斗》报告提出:继续加大力度,抓好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
22、2003年12月6日,滨州市委、市政府在滨州港隆重召开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暨防潮大堤开工动员大会。
23、2003年9月30日,中共滨州市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确定在沾化、无棣、阳信、滨城4县区,建设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
24、2004年11月13日,中国黄河三角洲合作国际城市经济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黄河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内部合作、携手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一系列动作次第展开。
25、2005年12月10日-11日,山东省沿海防潮堤建设现场会议在滨州召开。
26、2006年4月17日,东营等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的32个环渤海城市在天津共同签署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天津倡议》,确立了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统筹区域发展规划等8个方面的区域合作框架。
27、2006年7月10日,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环渤海最大海化项目在沾化县开工。此举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在滨州进入大企业、大资本深入参建阶段。
28、2007年,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一体两翼”战略中的实施重点,决定从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区内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并在引智项目申请、立项、资助等环节予以倾斜。
29、2007年6月24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山东环渤海地区综合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0、2007年7月19日— 21日,省政协调研组到滨州市重点了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工作。
31、2007年7月24日— 26日,省委调研组到滨州就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以及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问题进行调研。
32、2007年8月5日至7日,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到东营市就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情况,召开了3市10县参加的座谈会。他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33、2007年10月16日-19日,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在东营市召开,主题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河流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近50个国家的300余名外宾联系报名参加会议。
34、2008年3月3日,在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带领下,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专家组一行到滨州市进行现场调研。
35、2008年8月2日,滨州港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项目申请报告通过省发改委专家组评审。
36、2008年7月26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要在已经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大措施的实施。
37、2008年6月,省政府编制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划定开发范围包括东营、滨州两市,以及毗邻的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潍坊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烟台莱州市,可谓体量巨大,关涉全局。
38、2008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将其作为“一体两翼”战略中“北翼”产业聚集带的建设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
39、2009年1月,省政府在北京组织召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拟将规划上升国家战略层面作准备。
精雕细琢编制规划
1、2009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进一步加强战略思维,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谋划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明确任务,制定对策措施,引领和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搞好区域产业布局和衔接。以加强省会建设、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日照精品钢基地等为重点,实施重点带动战略。
2、2009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在京联合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对山东省上报的规划稿进行咨询论证。
3、2009年2月9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常委会上听取省发改委工作汇报后讲话,指出:要着手积极谋划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建设发展、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等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相应措施。有的要争取提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2009年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25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队,在山东省专题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提升问题。
5、2009年3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与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举行见面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见面会上指出,黄河三角洲是目前我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对于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向联合调研组作情况介绍时指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河三角洲地区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具备了进行深层次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6、 2009年3月24日-31日,国家25个部委联合调研组分为一个综合组和六个专业组,先后到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四市,深入港口码头、工厂企业、荒原碱滩,实地考察调研。
7、2009年3月31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与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烟台交换意见。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副组长、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代表调研组提出意见建议时指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交换意见会议时强调,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的反馈意见,对于完善提升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交换意见时的讲话中,就抓好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意见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抓紧成立高层次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为提升完善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8、 2009年4月,国家联合调研组完成了6个专题调研报告,对我省上报的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修改意见,“规划”进入再修改程序。
9、 200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国办转去的“规划”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0、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分别征求了委内14个司局和国务院28个有关部门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作了多次修改,形成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审阅稿。
11、2009年9月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原则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后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呈报国务院稿。
12、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以《关于报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09】2670号),上报国务院。
13、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务院以国函【2009】138号),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黄河三角洲定位是: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