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优化空间结构 合理规划布局

来源:胶东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1 00:52:49 

国务院在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指出,《规划》实施“以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由此可见,“高效生态经济”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题。

优化空间结构 合理规划布局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规划》以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为出发点,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和科学界定土地开发利用性质,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把黄河三角洲地区分为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三类区域,适度扩大核心保护区面积,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控制区,有序推进集约开发区建设,实现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约占区域面积的14%左右。核心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保护区包括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邑国家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潍坊市莱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现有控制面积230万亩。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滨州市无棣县北部,渤海西南岸,总面积120.7万亩。自然保护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度开发绿色食品。

水源地保护区既有平原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也有黄河及流经该区域的主要河流水源地保护区。对河流源头、沿岸水源涵养区和水库库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加快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库区周边植被修复与保护,严禁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在海岸线自然保护带,合理划分海岸线功能,保护海域资源,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搞好浅海护养,加强人工造林,重点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绿色种植、健康养殖等产业。

控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路。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点,综合开发利用滩涂资源,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合理开发海水资源、滩海油田和风能,严禁发展重化工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特定区域,适度发展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生态工业。

高效生态农业区包括优质粮棉区、生态渔业区、生态畜牧区、绿色果蔬区。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这些区域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空间,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支持黄河三角洲荒碱地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对荒碱地进行开发治理及改造中低产田。到2015年,治理荒碱地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

集约开发区主要包括陆域沿海防潮大堤内以盐碱荒滩地为主的成块连片未利用地和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是集聚产业、人口的重要区域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开发空间。在区域内,充分发挥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四点,即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加强莱州港区建设,加快滨州港、潍坊港扩能。四区,即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依托港口和铁路交通干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和现代加工制造业,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一带,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推进大城市、县()城镇和重点镇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大城市,东营和滨州扩大城市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建成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积极发展县()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促进企业、服务、居住相对集中。集约发展重点镇,依托港口、大型企业、重要商品集散地和风景旅游区,建设一批集聚辐射功能较强、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