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王育文表示,半岛音乐厅和半岛艺术厅两馆都将建在海上。当问及鹿回头半岛作为国家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海上建馆将产生建设建筑材料垃圾将如何处理?以及计划如何建设保护近海稀有生态资源——珊瑚时,王育文未做出答复,他表示现在初步方尚未细化讨论。已经公布的建设方案对海洋生态影响都未作出生态保护的考虑,让人不得不为近海生态以及珊瑚的生存未来忧虑。
半山半岛堪称“海南第一豪宅”,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多方的质疑和关注。尽管经过了审批和立项,拥有了三亚目前最好的潜水海域、优质沙滩以及国家级红珊瑚保护区。而随着临海别墅、观海公寓、洲际酒店以及计划中的国际潜水基地、游艇会等开发的逐步扩展和加大,鹿回头半岛海洋不可再生的珊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2006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鹿回头海域调查到的造礁石珊瑚有8科15属24种,活珊瑚覆盖度为15.70%,死珊瑚覆盖度为6.35%。造礁石珊瑚种类和死珊瑚覆盖度明显减少。鹿回头活珊瑚覆盖度低,珊瑚死亡率高,珊瑚礁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珊瑚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而2008年、2009年发布的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鹿回头海域珊瑚礁生态环境都处于不稳定状态,珊瑚礁次生演替相续发生。而现代的陆源污染、海滨开发、过度捕鱼、锚泊、浮潜和潜水等人为因素都将成为珊瑚礁死亡的助推手。
我们也注意到,近年随着海南地产业短时间内的突飞猛进,属于公众的优质海岸线变得越来越少,海南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少开发商为了方便,把海防林砍掉,沙坝推掉,破坏原来的地貌,带来了负面影响。“硬伤啊!”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表示,“如果设计不好,会造成海岸带变化,甚至造成生态灾害。” 最典型的算是文昌东郊椰林,海岸线侵蚀造成海岸线后溯300-
一位省内海洋专家曾表示,珊瑚礁生态丰富了海南海洋资源。但珊瑚礁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均会对其构成压力,应切实加强对珊瑚礁的保护。他强调,海南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从北到南,全岛沿线海岸、海湾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些地方出现房地产企业圈海开发现象。有关部门应真正把好环境评价关,平衡好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及保护的关系,给海南岛未来良性发展留下空间。
海岸建设加剧 威胁珊瑚礁生存
今年1月1日、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于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
国际岛屿建设 保护任重道远
今年1月22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土地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再次明确表示,“沿海一线海景和具有特色优势资源的土地应优先安排作为高端度假休闲旅游项目用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也于3月公布,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呼吁,一定要保留一段海岸线作为限制开发区。
但这两份文件的尴尬在于,“一次性贱卖”对应的是圈地完毕的既成事实,而“优先”并不等于禁止。相对于资金回笼压力更大的高端度假休闲项目,地产商显然更乐于开发住宅项目,面对这些“金主”,政府有决心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最后的开发用地吗?半山半岛项目宣传中表示,开发的鹿回头半岛90度夹角的袋状海岸线,使贝壳、珊瑚长期受到海潮冲击,造成细沙堆积在湾内,细沙、碎片和化石便占了沙滩含量的98%,成为色泽亮丽、晶莹剔透的世界稀有贝壳沙滩。贝壳沙滩需要亿万年海潮的冲击才能形成,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沙滩已不多见。
而在同样拥有以白沙滩而世界闻名的菲律宾长滩岛,从南延伸到北、大片珊瑚磨碎后形成修长细腻的白沙绵延达
鹿回头半岛开发 面临双重隐忧
鹿回头半岛的开发的隐忧不仅仅是对于生态。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村民老李抱怨道,开发商赚走了上千亿元,留给老百姓的,却是天文数字的房价。本来有瓦房,“被推了”,这片海滩也被征用了,本来靠捕鱼为生,现在生计都成了问题。居住当地的网民楚思思(化名)表示,我是一名鹿回头村民,我感到非常的遗憾,虽然太多的楼房给我们生活带了很高的生活水平和交通的便利,但是我还是喜欢过去的鹿回头。过去,非常喜欢到海边游玩,如今建了许多的房地产公司,这样的生活过的不太自然,不太舒服。
在开发国际旅游岛一事上,地方政府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的命题。海南省已经注意到了一这一点。“强岛富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由此,维护海岛当地居民利益,保护海岸线以及海岛生态,以及规范开发商行为就成为了海南省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