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奔腾不息的黄河,携泥沙填海造陆,造就了年轻而又神奇的黄河三角洲,也孕育了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东营。振兴黄河三角洲,一直是东营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经掀开新的一页,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确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的战略布局。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和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东营迎来了双重历史机遇。
2006年底以来,东营市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在战略布局上,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东进、西扩、南融、北接。在产业布局上,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集中突破区,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和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在产业支撑上,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现代化工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基地、高端产业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生态高效农业基地、生态林示范基地等八大产业基地。
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龙头和优 先发展区,在依托东营港建设的临港产业区,东营市将实行港区城联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盐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供给基地。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东营港总体规划、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全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优化,项目承载力不断增强。已与中海油展开战略合作,由中海油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东营港,建设中海油工业园、石油储备基地和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完成了预可研。东营港扩建一期工程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和
为充分发挥15.
东营拥有长达
依托东营经济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建设的高端产业区,生态工业园、软件园、“生态谷”、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已拉开产业发展框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初步培植起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能源、石油装备制造、软件等新型主导产业。今年1月份,东营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工业增加值14.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利税5.4亿元、利润4.1亿元,分别增长40.7%、23%、37.9%、54.2%和51.8%;实现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229.6% 。高端产业区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投资热点,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体制机制问题对开发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长期性的。目前制约开发建设的瓶颈大多属于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构建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在组织领导 上,东营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实体机构的推进办公室。“四区一城”、“三路两港一场”和“三网” 绿化工程实行市级领导责任制,并由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推进。
在投资运作上,东营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由政府注资组建了市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融资和运营平台,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强了发展活力。
在项目引进上,东营市突出抓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加强与跨国公司、国家大型企业的合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辐射拉动力。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东营正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迅速崛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