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冰淡化进入半产业化实验 海冰有点甜

环渤海海冰淡化进入半产业化实验 海冰有点甜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时间:2015-05-21 01:06:57 
入冬以来,30年一遇的海冰给黄渤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但在科学家眼里,这些冷酷的海冰却完全成了不可多得的淡水资源。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动力研究室主任、著名海冰专家陈伟斌说,环渤海地区的海冰存量丰厚,亟待成为国家的新型战略储备淡水源;目前,相关海冰淡化的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海冰应用指日可待。昨日,记者亲临位于大连市瓦房店将军石渔港的试验基地,探秘海冰淡化的种种传奇。
海冰上岸,有点甜
陈伟斌说,“海冰淡化”的结果即是水源地水,足以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乃至人工饮用水。
“渤海海冰淡化关键设备研制及工程试验”基地位于将军石渔港南岸的渤海村,在遍布平整农田的尽头,忽然就被一抹雪白所取代,所见都是满眼海冰了。这里正是辽东湾最大的渔港,却在每年3个月的冰期,将这里完全变成了一所天然海冰库。二年前,“海冰淡化”研究团队租下了渤海村的一家废弃船厂,从此开始了艰苦但卓越的海冰淡化的半产业化实验计划。
才过了春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动力研究室主任陈伟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卫,以及各种海冰专家全都会聚而来,大家要赶在冰期进行海冰淡化设备和工程的最后试验。
海内泊着自主研发的海冰破集船,采冰机系统能够随着潮水自由伸缩,蜿蜒曲折的输冰机系统自海中引出,一支引向了一所硕大的蓄冰池,里面的冰块已经堆积如山,侧面的阀门里不时就能排出透彻的卤水;一支引向了脱盐机,末端,顺着管子而流的是卤水,白花花垂直散落的便是淡水冰了。记者捧一把放在嘴里,一股凉丝丝的甘甜立即沁入心底。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进行过专项化验,结果发现,渤海海冰融化后除了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两项指标超标外,其他均符合水质要求。
海冰储量,堪比黄河
如果按年平均生长4~5次计算,整个渤海的海冰潜在资源量最高可达1000亿m3,可超过黄河1年的入海流量。
今年1月末,课题组自辽东湾深入渤海腹地进行海冰科考,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针对海冰资源量的测算评估。
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卫讲,海冰测算主要通过遥感估算和气象统计估算两种方法展开,前者主要依据海冰的高光谱特征,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而获得,后者主要依据历年气象数据与海冰资源特征数据(冰厚和冰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反演和预测而获得。
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3月是渤海的结冰期,冰期约为120天~149天,根据测算,辽东湾海冰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渤海湾和莱州湾。根据测算,正常情况下,环渤海地区的海冰可开采100亿立方米~200亿立方米,因为海冰开采后会再生长,如果按年平均生长4~5次计算,整个渤海的海冰潜在资源量最高可达1000亿立方米,可超过黄河1年的入海流量。
针对环渤海淡水严重匮乏的局面,这些无情的海冰无疑成了客观潜在的巨大水碗。国家能够预见性把海冰作为新型战略储备水源,将彻底解除限制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瓶颈。
产业化应用,指日可待
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海冰淡化的成本有望降为每立方米5元,将进一步显示海冰淡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从工艺上来说,海冰淡化包括采集、输送、脱盐、存储四大流程。近两三年当中,海冰淡化团队通过在河北黄骅基地和辽宁瓦房店基地开展的试验,完全实现了从采集、输送到脱盐、存储的工艺流程。
其中,海冰采集分为岸边采集和海上采集两种形式,海冰输送分为传动输送和气动输送两种形式。新研制出的岸边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200立方米,海上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1000立方米。至于储存,陈伟斌提出:一、利用现有的淡水库;二、向海洋要地方,在海湾建淡水库;三、用类似国家游泳馆“水立方”的材料,在海上建橡胶水库,甚至哪里缺水就移到哪儿去。
据介绍,项目研究过程当中,鞍山钢铁集团鲅鱼圈钢厂水务公司、北京首创集团等企业始终跟踪考察,充分表示了极大的合作热情。陈伟斌说,海冰淡化作为一项公益性科研项目,其产业化道路面临的只是“螃蟹”的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