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半岛行:努力构建三大合作圈层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07:17 

潍坊

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

总人口:862.5万人

市委书记:张新起

市长:许立全

拿起一张中国或者世界地图,人们发现,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发展潜力,潍坊毫无争议地占据了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的核心位置。作为“三区”叠加之地,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潍坊2010年将重点实施好“三区”建设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同时启动一批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促进全市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潍坊将通过转方式 、调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滨海之变

盐碱荒滩变成开发热土

在全省新一轮发展布局中,潍坊面临着极大历史机遇,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于一身。在过去的一年,潍坊全面启动了“三区”建设,作为蓝色经济主战场的北部沿海确定了“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开发框架,新引进项目229个,到位资金307亿元。潍坊森达美港一类口岸实现对外通航、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顺利合龙……

面对新的机遇,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2010年将全力突破北部沿海开发,抓住产业聚集 、港口发展、新城建设三项关键任务,协调推进“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力争完成投入400亿元,确保实现新的突破。

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如何培育?2010年潍坊将以壮大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和中化昌邑石化、弘润石化等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潍柴大马力船用发动机建设,打造寿光和滨海船舶修造基地,积极培育光伏电、风电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力争潍坊森达美港3个万吨级、32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防潮堤全面完工,加快城海城际铁路、疏港铁路、滨潍诸铁路、黄大铁路、机场迁建、神华国华寿光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黄潍、莱潍、东潍输油管线和山东天然气管网潍坊段等能源设施项目建设。

此外,2010年将把滨海新城作为全市科学投入的核心区域,按照“一城四园”空间布局,引导资金、项目和各类资源加快集聚。将着力突破科教创新区,扶持市内职教院校率先入驻,积极引进外地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打造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创新基地。潍坊滨海,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广袤盐碱地变成了开发热土。

◎增强区域合作

中心城市向高端迈进

战术,关乎一场战役胜败,而战略,则是决定全局输赢的关键因素。在发展过程中,青岛、潍坊两市于2007年推出了加快青潍一体化发展战略,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据统计,三年青潍两市共签约项目488个,总投资1045亿元。截至2009年底,有进展的项目达440个,完成投资405亿元,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金融等各个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明显的一体化成效。

潍坊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心城市向高端迈进,优化完善“五大板块”功能布局,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今年将重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潍高路扩建改造、宝通街东延至潍河、北海路南伸至206国道、滨海区东部至城区高等级公路等重点工程,完善提升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搞好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建设。

2010年潍坊将启动湿地体育公园建设,加快白浪河整治一期工程滨水区域重点板块开发进度,推进二期工程。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将加快建设,启动奥体公园二期工程和鲁台经贸中心建设,推进中国建筑节能城规划建设。此外,抓好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等旧城片区改造开发,加快城中村和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步伐,全面实施城郊村改造工程,推进迁村并点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据《潍坊日报》等媒体

◎蓝色资讯

蓝色经济区亮相两会

或成股市区域新热点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议案,据消息,国家发改委已原则同意山东省就蓝色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申请,并已上报国务院。国务院研究批准之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鲜明特色而晋级国家战略的区域板块。

为此,山东省将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在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以及构建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这三大特色产业带。

业内人士指出,建设蓝色经济区涉足面很广,有关具体的政策还未出台,不过具体规划非常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从拟定的指导意见来看,黄河三角洲、胶东半岛以及日照港周边将成为重点发展地带,与其相关的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据《每日经济新闻》

我省计划投资500多亿

助推蓝色经济

2015年,全省远洋渔船数量发展到400艘,在斐济、菲律宾等国建设6处具有一定后勤补给、鱼货加工、冷藏、销售、养殖等能力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建成一批大中小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渔港,形成23座中心渔港、25座一级渔港(内陆重点渔港)40座二级渔港和50座三级渔港……为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2009年开始利用510年的时间,我省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在全省组织实施海外渔业工程、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程等十大渔业工程。

据《半岛都市报》

◎蓝色视点

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进

一是山东半岛地区与长三角、环渤海圈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先后与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签署了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框架协议,与环渤海经济圈天津、大连、沈阳等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民间往来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交流成果逐步显现,与32个环渤海城市市长共同签署了《天津倡议》,与河南、河北等6个省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二是半岛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山东半岛五城市已正式建立经济金融合作交流机制;青岛、日照、潍坊三市的合作交流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旅游、文化科教、信息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成效,推进了三市之间的一体化进程;青岛港与日照港、威海港成立了集装箱合资公司,实现了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青岛、日照、烟台三大港口共同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积极开展多层面的交流合作,形成港口错位、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努力构建三大合作圈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山东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功能区的目标,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的培育摆到全局性的位置,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积极拓展合作发展空间。通过明确城市职能分工,着力塑造区域不同城市特色,增强区域一体化整体功能,提升在全球化进程与国内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战略竞争能力。通过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城市框架,打造服务区域、延伸腹地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桥头堡,抢占国际化地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制高点,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能够率先走向世界的国际城市。

构建核心合作圈层。根据城市功能互补、产业互补、资源要素互补的客观现实,与济南、日照、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滨州、淄博、临沂等9个城市建立起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起核心合作圈层构架,加强圈层内各城市之间规划建设的对接和融合联动,加快构建以港口为龙头,以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交通动脉为基础,以能源、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为保障,多层嵌套、圈点带片相结合的城市经济集聚带,自主创新、陆海统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集人文、自然和海洋景观为一体的休闲服务度假带。实现圈层内的各城市间功能合理分工,基础设施共用,时空距离缩短,同城效应联通,中心城市功能得到放大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得以形成的目的。

建立紧密合作圈层。一是依托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完善以青岛为龙头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增强腹地竞争能力,与国内相关城市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兰州、银川、石家庄、太原等陇兰经济带重点城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二是依托产业联盟构建合作创新功能园区,与国内有关涉海科技产业的城市天津、大连、上海、宁波、厦门、湛江等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起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联盟关系。

拓展战略协作合作圈层。充分利用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品牌资源优势和国际影响,通过体制创新 ,与国外欧、美、日、澳、俄、印、韩等海洋大国有关涉海科技产业的城市,建立起包括贸易、产业、科技、教育等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