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进入世界“五强”的中国造船企业——大连造船“领跑”环渤海地区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34 

“十一五”开局之年,大连市造船业喜报频传。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11月,大连市船舶制造业实现产值200.6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近30%,创下历史新高。作为大连市造船龙头企业,大连船舶重工5月份手持订单88艘,868万吨,生产任务安排到了2010年,位居全球船舶订单排行榜第五位,成为首个进入世界“五强”的中国船企。与此同时,韩国STX集团也落户大连市;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浮船坞在大连市投产;大孤山、长兴岛等四大船舶配套产业园成为新的投资热土……高速前行的大连造船业焕发着勃勃生机,“领跑”着环渤海地区。

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整合重组后的第一年,大连船舶重工就释放出“1+1>2”的能量,前11个月,大连船舶重工完成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22.6%,与高速增长的产值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其交船吨位却比同期下降了,不言而喻,是创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2006年5月,船舶重工研制完成我国第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赢得了国内市场发展的先机;与其他公司联合开发11.4万吨原油船和6500标箱的大型集装箱船已经全部完成并取得船级社认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为马士基公司量身定做的1800标箱集装箱船已经完成合同设计,并于8月份签订了4艘建造合同,这是马士基船东第一次在中国订造集装箱船。

如今,专业化生产使造船像造汽车一样流水作业成为现实,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造船速度越来越快。3.5万吨10号船创造了同类型船从下水到航海的最快纪录,提前35天交工;11万吨24号船创下同类型船建造多项新纪录,船台周期最短,从系泊调试到航海周期最短,水上完整性最好;4250标箱集装箱18号船提前33天交工;2号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比1号坞内周期缩短了两个月……

造船企业在提升,船舶配套企业的自主创新也如火如荼。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敢为天下先,自主研制我国造船业的“瓶颈”——大型船用曲轴,目前,研发和建设正顺利进行。大连船舶重工舾装公司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单元,模块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内外资本争相拥入

前不久,世界最大的低速船用发动机制造企业——韩国斗山发动机株式会社,在韩国以外建设的第一个全球制造基地在大连市竣工,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船舶用大型发动机结构件工厂;世界最大船舶上层建筑制造企业——东方精工项目建设在大孤山已进入尾声;全球顶级修船企业——韩国大洋商船株式会社落户大孤山的项目也在全速推进……

目前,大连市船舶制造业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技术和人才的环境,它们不仅让各路资本“钟情”于船舶配套企业,而且也使更多的资本“青睐”造船总装行业。

2006年5月,大连市常务副市长王承敏与中远集团副总裁李建红在中远大连造船项目合作意向书上签字。这意味着大连市又将诞生一个以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为主的国内一流的大型造船厂。7月,大连船舶重工与香港茂盛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建造基地,新生产基地可以年产大型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3.5座。9月,市政府与韩国STX集团签订修造船项目协议。有业内人士称,大连已经形成船舶产业的投资高地。

配套产业凸显集群效应

目前,大连市已有船用柴油机厂、船用推进器厂、船用阀门厂等近百家船舶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以今冈船务和大正船业为龙头的旅顺船舶配套产业园;以韩国斗山、东方精工为代表的大孤山船舶配套园和以新船舾装公司为主体的土城子船舶配套园。长兴岛船舶配套园发展轮廓也日渐清晰。

在几成定局之时,船舶配套企业并没有停止拥入大连的“脚步”。在大孤山船舶配套园,由于韩国斗山船机等“巨头”的带动,其下游配套企业争先落户。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造船资材项目相继跟进,这些项目涉及船用柴油发动机、甲板机械、推进装置、船用阀门、舾装件以及配电设备等多种船用资材生产企业。这无疑形成了强有力的配套产业集群效应。

在2006年新开工建设的长兴岛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10余家企业正陆续入驻。2006年10月,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大连船用阀门厂,高新园区新厂全面投产,大幅度提升了关键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和装配试验能力……

有权威人士预计,到2010年,大连市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提高一倍。大连正成为辐射环渤海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船舶配套产业基地。

2007年2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