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高密市昌安大道与平安大道交叉口周边,占地面积8580亩的双星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以双星北方鞋业基地建设为中心,以海宇、盛昊鞋业为龙头,建成后年产鞋2亿双、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的鞋业集群。这是高密对接青岛,借势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密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借势青岛、加快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打“青岛牌”、“唱国际歌”,主动与青岛接轨,接收辐射和带动。先后引进青岛地区项目1460个,与青岛企业协作的企业450个,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不断提高,借势发展对经济的拉动力日益明显。
高密将主动作为,全面对接作为借势发展的战略选择,坚持市场环境与观念层面的“软对接”与基础设施及产业引进为核心的“硬对接”相配套。实施思想观念对接,学习吸收青岛地区先进的发展观念、思想理念;实施信息资源对接,积极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持信息联通;实施经济结构对接,以增资扩产和引进外资为动力,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规划建设了孚日光伏、豪迈装备、荣昊汽车、银鹰化纤、双星、环保六大产业园区。依托青岛港口经济优势,加快服务业对接,重点建设胶河疏港等四大物流园区、发展晟绮物流等三大物流企业,建立基泰国贸等六大专业市场;实施基础设施对接,建成了平胶路、沂胶路、胶王路、潍胶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电气化客运专线实现了一小时经济圈“五路通达”;实施科技人才对接,设立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并依托申办高等职业学院,推动基础性教育向高等教育跨越。
以全面对接青岛为基础,高密加强面对青岛的产业互动和招商引资,把自己挂在青岛的产业链条上。依托纺织、机械、仪器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推进与青岛相关产业的配套协作,目前,全市服务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的配套企业50多家,有411家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和挂靠青岛外贸部门实现出口创汇。借助青岛名气该市加快招商引资,积极参加青岛招商洽谈会、青岛潍坊周、青岛招商月等活动,吸引青岛及外地客商来高密投资兴业,并以青岛为跳板,吸引日韩港台、东南沿海和世界五百强项目,两年来,青岛在高密的投资企业达到321家,双星、六合、康大等一批青岛知名企业移师高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达到116家。
以此同时,高密全力打造环境,搭建借势青岛的最佳平台。建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附之北、东、南三个板块,面积130平方公里的项目承载区。融资5300万元新建了第二污水处理厂,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厂,
实施大高密绿化策略,新增城市绿化面积960万平方米,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城市绿化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对接青岛,借势发展,高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第九届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位居83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提升,高密融入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步伐正在快速迈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