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上山东“建设提升为海洋强省战略的建议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1:48 

山东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解放思想,赶超先进,继续推进 "海上山东"建设,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是省委 依据省情作出的战略动员和工作部署,为海洋开发与管理带 来新的机遇,对于加快山东省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有重要意义。 目前,建设"海上山东"发展海洋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如 何才能上一个台阶?如何使"海上山东"为山东省的新一轮发 展贡献更大的份额?已成为全省上下都在关注的重大问题。 现就我们的研究谈些看法,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 山东与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增大
沿海省份广东、福建、浙江、海南、辽宁等,海域资源 与开发条件虽远不如山东省,但近几年来,他们紧紧抓住发展 海洋经济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措施,海洋开发事业有了 惊人的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运行质量,山东省与之相比, 存在明显的差距。
(1)主要经济指标差距拉大。广东省的海洋经济总量已连 续6年超越山东,名列全国第一,并且差距在逐年拉大。1998 年广东海洋总产值达791.3亿元,比山东多114亿元,2000 年比山东多300亿元,2002年广东海洋总产值达1 950亿元,比山东多433亿 元。但从产业结构来分析,山东省渔业产值比广东多350亿元; 盐业产值比广东多78亿多元。差距主要在:交通运输产值比广东少107亿元; 滨海旅游产值比广东少307亿元;滨海电力产值比广东少333亿元;海洋油气 产值比广东少176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广东差距主要在海洋 二、三产业上,仅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滨海电力、海洋油气4个产业 的产值就比广东少923亿元。广东省渔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山东150元。福建省"九五" 以来,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9%,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8%。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已上升到11.7%,而山东 仅为6%,相差接近6%。辽宁省近两年的渔业总产值增幅 高出山东省10个百分点。广东省确定的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 贡献率2010年达到22%,山东省则只有10%,与广东省相比, 相差12个百分点。
(2)产业层次相差悬殊。广东省加大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 调整力度,1998年率先形成"三一二"结构,1999年上升为 "三二一"结构,比例为26∶34∶40,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产 业结构水平。山东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仍未摆脱"一三二"结构模 式,产业结构演进的差距仍在加大。
(3)资金投入差距明显增大。广东加大渔业港口建设每年 投资8 000万元,连续投10年,共计8亿元。人工鱼礁每年 投入5 000万元,连续投10年,共计5亿元;渔业转产转业投 入10亿元,最近又提出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浙江省通过各种 方式筹措资金,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17个一级群众渔港,12个二级群众渔港,形成现代化渔港体系。相比之下,山东 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偏少,山东省原有的优势正在减弱,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山东与广东等沿海省份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山东省起步早成为包袱,观念更新滞后。山东是最早认识海洋开发 价值的省份,前期海洋开发成绩显著,沿海省市纷纷登门取 经。在这种形势下,山东省缺乏清醒头脑,背了海洋开发大省 的包袱,看不到兄弟省市加快发展的新成就。10多年来,山东 省仅开过一次海洋工作会议,至今未有一位省领导带队到兄 弟省市考察学习过。海洋科技是山东省一大优势,科技专家对优 势能否发挥忧心忡忡,9名院士联名上书,也未引起重视。 山东与广东差距拉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在观念上、 认识上。②"海上山东"成为口号工程,缺乏实质性大动作。 山东是最早提出海洋开发跨世纪工程的省份。随着"海上山 东"建设的深入,山东依托自身的海洋资源优势,率先发展 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使海洋渔业异军突 起,连续10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山 东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近些年来,对海洋 索取的多,真正投入的少,"海上山东"建设规划大部分纸上 谈兵。③市场运作乏力,发展机制不活。山东的海洋开发最 早是由政府启动,重大工程主要由政府确定,政府往往代替 市场去配置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模式的作 用越来越弱化,民间发展的动力又不足,而且政府宏观决策 指导明显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措施又不落实,这就制约了海 洋经济更快发展。
二、海洋经济是山东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动力源、助推器
山东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科技和对外 开放优势,海洋开发潜力巨大,加快其发展,为山东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做贡献,既现实又可能。
首先,海洋经济是山东今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 大范围的海洋资源开发变成现实,海洋开发逐步贯穿于海洋 以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全过 程。于是,相对于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已经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在整个经济增长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东海岸线长达3 100多千米,相邻海域 约14万平方千米,近岸岛屿326个,浅海滩涂面积4 280万 亩,河口三角洲土地资源1 161万亩。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 源、化学资源、能源资源、交通资源、旅游资源等种类齐全, 丰度和品质在全国均属上乘,全省海洋科技人才占全国的比 例最高,山东开发海洋的潜力巨大。
第二,海洋经济是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海洋经 济是特色经济,产业关联度大,渗透力强,是海洋产业经济 和沿海地区部分区域经济的总和,涉及到100多个相关的产 业部门。不管是哪个海洋产业,都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 有些海洋新兴产业,具有相当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 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扩大全省的经济总量。2002年 山东省沿海七市以占全省36%的人口和43%的土地,创造了占 全省52%的GDP,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82.3%和82.9%, 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利用外资占全省的77%以上,人均GDP 沿海七市高于全省3倍多,沿海地区已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最 快的地区。据我们预测,只要措施到位,到2010年海洋经济 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现在的7%增长到18%是可能的。海洋工 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大大提高全省经济的科技含量, 为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做出贡献。
第三,海洋经济也是实施经济国际化、带动山东省西部发 展的助推器。海洋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商业性的活 动。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山东要走向世界,与各国交往,必 须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目前,世界范围的资本、信息、技术 大流动,经济重心在逐步转移,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 的进步,已经使产业结构、科技格局、贸易态势和文化氛围 发生划时代的演变。在全球陆海一体化开发的大势下,置身 于太平洋经济圈的山东省,与世界的经济技术联合不断增强, 必将成为开拓海洋产业、发展海外贸易、促进经济技术合作 与交流的重要推力。沿海海洋农牧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 展,必然使沿海形成一个蓝色产业圈,沿海城市自然就成为 产业圈的龙头,并且形成带动西部、服务全省、面向全国和 世界的能量场和辐射场。黄海、渤海处于环黄海经济圈和环 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沿黄、沿渤经济带 所聚集的能量和形成的经济社会梯度,要求通过沿海地区向 西部转移、扩散,这就是历史赋予沿海开放开发的殊荣和神 圣使命。沿海充分发挥带动西部经济腾飞的龙头作用,必须 突出服务腹地、联动发展的主旨,增强辐射功能,寻求腹地 支撑和拓展大市场。"海上山东"的辐射完全可以通过全方位 开放和联动使势能进一步增强,通过外引内联聚集势能,又 通过联合开发和市场拓展辐射能量,形成相互增益的正馈发 展态势,使东西部协调发展。
三、推进"海上山东"建设亟须大突破、大举措
鉴于"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应 不失时机地将其提升为海洋强省战略,与科教兴鲁、经济国 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列为山东省五大战略,以 求海洋开发事业有实质性突破。为此:
(1)制定海洋经济贡献率的新目标。海洋产业已被证明是 能够带动山东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高的重要产业。按照海 洋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沿海省市的经验,结合山东省实际,应将 海洋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规划目标, 要把海洋经济当作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使海洋经济贡献 率在5~7年内达到15%以上。要大力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 业,努力培植新的长远增长点,增创新的产业优势。大项目 具有规模支撑效应、结构层次提升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既 可以支撑一个行业,又可以在地域上形成产业城。因此,继 续论证优选大项目十分重要,应着力抓好。制定山东省半岛城 市群发展规划时,应特别重视海洋经济的布局和发展。
(2)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构筑四个半岛圈。张高丽同 志指出:"要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 强发展后劲、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重大意义,积极向海洋进 军,发展海洋产业群,建设海洋经济带,加快向海洋强省的 目标迈进。"为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我们认为,海洋强省建 设,要以半岛港口为轴心,以海域和海岸带为载体,以港兴 城,以海促陆,陆海一体,梯次推进,全面发展。以青岛、烟 台为"龙珠",以威海、东营、潍坊、日照、滨州为两翼,以科 教兴鲁与依法管海为强力支撑,以海洋农牧化、临海工业、 海洋大通道、滨海旅游四大工程为依托,搭起半岛海洋生态 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海岸带城市圈、半岛海岸带国 际旅游度假圈的框架,昂起山东腾飞的龙头。
(3)继续挖掘政策资源,寻求差别优势加快发展。要在遵 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继续做好调整政策的文章,打好 政策牌,实行更加有效和灵活的政策,扩大政策的倾斜和调 节效应。财政、信贷、税务、外资、人才、科技等部门都要 有新的扶持力度,通过形成与其他省市的差别优势,以推动 海洋经济发展上台阶、做贡献。
(4)向海洋进军,掀起海洋强省建设的高潮。建议省委、 省政府像重视省会城市建设那样,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建设。 省委、省政府应专题研究全省海洋经济工作,广泛听取海洋 专家的意见。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成高层次 赴广东等省考察团,对兄弟省份的海洋开发与管理进行学习 考察。认真筹备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海洋经 济、建设海洋强省进行动员、部署,在全省掀起海洋开发高 潮,以更好地为山东的新一轮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与郑贵斌研究员合作,原载于《大众日报》第4期内参特刊)

2004年8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