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正在重演白鳍豚悲剧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6:1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最近的死亡报告

2009年岁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前副所长王丁突然收到了一条“死亡”短信———

1226上午11时许,湖北省洪湖市一渔民在洞庭湖口下游约5公里的仙峰水道江中发现一头死亡的长江江豚随水下漂,拾获后上交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这头雌性长江江豚,体表上新伤旧痕遍体,一看就知道是被不法渔民在上游江段使用非法渔具滚钩致死的。

最近,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官网上有消息说,11年来,仅长江监利段就发现有36头长江江豚死亡。

渐行渐远的淇淇

1980111晚上8点多,天正下雪,水生所专家刘仁俊接到湖南省城陵矶水产收购站电话说捕到了一头活的白鳍豚。放下电话,刘仁俊和同事开车直奔城陵矶,把白鳍豚运回武汉。这头雄性白鳍豚后来被取名为淇淇。

一开始,水生所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白鳍豚的食物习性,曾把馒头、肉做成鱼的形状给淇淇吃。后来才发现,白鳍豚只吃鲜的活淡水鱼,春秋季吃白鲢,夏冬季吃鲤鱼和鲫鱼。

然而,持续升温的航运、非法渔业、水电工程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加速度推进长江豚类的灭亡进程。

2002714一大早,当天正在白鳍豚馆值班的工作人员龚伟明回忆,这一天武汉格外热,他巡池时突然发现,淇淇侧着身子躺在水底的台阶边一动不动,很久也不浮上来吐气,等被抬上水面后,淇淇已经没有了呼吸。

如今,淇淇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09月在武汉耗资60万元展出的“拯救白鳍豚”科普展,原计划接待二三十万人次,结果仅有1671人参观,被迫提前撤展。

人类似乎不需要这样的记忆了。

走过孤独的23

现存的视频和照片,让人们看到淇淇可爱的一面。然而,熟悉淇淇的王丁却说,其实,它每天在池里游来游去,没有同伴交流,一生孤独。

其实,王丁他们努力过,也就是淇淇在新馆生活了整整6年后,一头叫珍珍的白鳍豚来到淇淇身边。王丁记得很清楚,那天,珍珍刚入水池,吓得淇淇满池跑。原来,这6年里淇淇从未“见”(用声纳探听)过其他白鳍豚。还没等到珍珍性成熟,还没有等到淇淇真正熟悉珍珍,1988927,珍珍突然急病发作,不幸死亡。

1995年底,在湖北省长江石首流域捕捉到了一雌性白鳍豚,临时放养于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里,专家还没有来得及把它运至白公馆与淇淇配对,不幸在次年夏天的大洪水中触网遇难。

此后多年,尽管人们为淇淇找伴的劲头丝毫不减,但依旧没有让它找到繁衍后代的机会,之后,淇淇只有孤独终老。淇淇走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活体白鳍豚。

现在,所有关于白鳍豚的描述都只剩冷冰冰的文字和遥远的传说,它距今已有2200万年,是长江中唯有的两种鲸类淡水哺乳动物之一。相传它能预报天气,是人类的朋友,每当船员们看到白鳍豚成双成对出没在长江,频频跳出水面,活跃异常时,他们就知道,惊涛骇浪就要来临。

谁在末路悲歌?

按照科学规定,只有50年不见的物种才可断定真的灭绝了。

白鳍豚的灭绝严格意义上说还没满足这一科学条件,但所有人,包括那些朝思暮想着它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奇迹很难发生。

新年之初的武汉,雪后天气更加湿冷。水生所白鳍豚馆内,6头长江江豚在偌大的水池中游弋,上下翻滚。而200多公里外的石首天鹅洲故道里,30多头长江江豚正在经历着40年不遇的严寒。当地工作人员来信说,因限电,石首停电多天,他们担心长江江豚能否渡过难关。

来自水生所的最新考察统计,到2009年底,长江江豚数量不到1000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能在武汉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水域看到长江江豚,也至少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研究了一辈子长江淡水鱼资源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说,本已不多的长江江豚现在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了,长江边滩要建码头,中间航道要走船,水体又有污染,上下游建大坝,想活下来都很难。

曹文宣介绍,2007年从长江中捕捞上来的水产品只有10万吨,不到全国渔业捕捞总量的0.5%。长江江豚就算不被螺旋桨打死,也会饿死,一些死长江江豚被打捞上岸解剖后发现,肚里的确没有鱼。

有关专家表示,“长江江豚正在走白鳍豚的老路,要不了20年,白鳍豚的今天,就是长江江豚的明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