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严之尧(左),在东方市市长吉明江(中)和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右)的陪同下调研环保工作。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由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悉尼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国际研讨会”近日在海口召开,围绕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手段、赤潮防控与机理、海洋污染与可持续养殖4个议题,30多名中外专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商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大计。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表示,“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圈最重要的组成之一,需要人类通过实施环境监测与保护悉心呵护。海南岛位于广阔的南海之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加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海南岛位于广阔的南海之中,而南海总面积约占中国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的74%。其丰富的石油、生物和渔业资源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对于气候变化对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张乔民这样认为,海平面加速上升将威胁部分红树林、珊瑚礁及其后的海岸堤防。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目前红树林和珊瑚礁的严重破坏,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是有效适应本世纪全球变化影响的重要措施。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布鲁斯·乍德表达了他对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的担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洋表层水温在升高,酸度加大;如果人口继续增加,生活水平的需求提高,可以预见二氧化碳浓度将继续增加,除非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行为改变我们的高碳生活方式。
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完善监测管理体系、监测技术体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分折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他们认为海洋环境监测已经进入到多种监测技术方式共用的阶段。他们建议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海洋监测技术体系,加强生物监测、陆源污染监测、质量保护和质量控制与数据库建设是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
对于海水养殖污染的现状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来自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的专家王爱民指出,海南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苗种供应基地,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遇到了规模盲目扩大与规划滞后的问题、养殖污染与破坏沿海生态的问题等,海南应研究高效、低污染的规模化养殖模式,推广无公害养殖,同时要走法制化的养殖道路。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结束后,“2009(中国·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国际研讨会”发出了建立南海海洋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研究网络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