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开发: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2:1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滨州是7个主体区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滨州相互叠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为我市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抢抓机遇、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一定要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坚定科学发展信心,把“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的口号叫响,提升滨州在全省及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努力推动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叫响“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口号

市政协委员、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光军认为,市委、市政府确定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这一定位,是从滨州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首先,从区位来看,我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和中心位置,扼居华北、华东交汇处,北接河北渤海新区,东连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是山东对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惟一的和最近的出海通道,也是为数不多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互叠加的市地之一。我市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济青高速、荣乌高速、津汕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随着滨港铁路、滨德高速、黄大铁路、德大铁路、滨州万吨级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市的交通运输主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其次,从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我市版图面积、总人口分别占黄河三角洲区域的36.2%38.1%,是区域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再次,从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已培育形成了纺织家纺服装、先进装备制造业、油化工和盐化工、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魏桥创业集团、滨化集团、西王集团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壮大。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我市已具备了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率先发展、率先崛起的基础优势,也是未来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作为滨州,要叫响主战场的口号、打造主战场的品牌,应该从哪些方面实现突破呢?杨光军说,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与国务院批复规划相衔接,立足高起点、高定位,今年上半年全面编制完成《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县区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实施,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宣传策划。坚持对内、对外宣传并举,策划整体宣传方案,采取媒体宣传、会议部署、集中轮训等多种形式,兼顾各级、各个层面,全力宣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规划、意义、重点、动态等,对外塑造滨州新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对内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全力打造平台。把北海新区和已列入规划的临港产业区作为我市加快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尽快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产业规划及水电路讯等专项规划,启动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促其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

四是健全体制机制。调整充实我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区组织领导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抓好督查调度,确保将各项政策和项目争取到位、落实到位。同时,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方面研究出台具体的、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市内外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建设,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真正成为滨州新世纪追赶超越的最大亮点!

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支撑和保障能力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郑现中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滨州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前,全省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金融“图谱”正在加紧研究规划中,包括投融资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支撑和保障能力等内容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日将浮出水面。

郑现中说,结合滨州经济金融实际,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尽快出台金融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滨州主战场开发指导意见,确保2010年贷款增长20%。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渔业、临港产业区主导产业发展,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辖区产业结构改善。

今年积极筹划召开以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的银企合作促进会,举办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论坛;结合不同企业信贷需求差异,争取2010年组织举办3次以上单个县域、5次以上单个企业和6次以上单个银行的银企合作活动。下大气力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征信信息成果应用,继续探索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应用的新途径,通过银企洽谈会等平台推荐信用良好企业。

2010年,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试点面将达到4个以上县区,农信社增值税“先征后退”质押贷款业务要增长100%,林权质押贷款业务争取在全辖推广;全面推开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等新型业务。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金融支持力度,力争2010年信贷支持额度超过10亿元。

作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市人行将大力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直接投资便利化,促进企业“走出去”。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支持滨州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我市利用外资重点从一般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传统服务行业向现代服务领域转变,从工业为主向三产并重转变。抢抓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外向型经济带来的机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黄三角开发为招商引资带来空前活力和品牌效应

黄河三角洲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为滨州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将为我市的招商引资带来空前的活力和良好的品牌效应。

市政协委员、滨州市招商局办公室主任杨君华认为,要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我省启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决策为契机,引导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符合各县区实际的招商规划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措施,确定招商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增加招商的成功率。要努力争取国家及山东省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并用足用活用好。在吃透上级政策的同时,从我市实际出发,挖掘政策,创新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根据国家给予黄河三角洲开发“高效生态经济”的区域定位,抓紧研究、制定产业及园区特别是北海新区及临港工业园区具体规划,明确重点招商项目,为招商引资指明方向。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以引进全国500强、央企投资为目标,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央企发展需求,符合我市发展规划的大项目,通过大力宣传,上门拜访,组织招商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力度。

君华认为,同时要加快储备,聚集资源,增强招商引资优势。重点抓好土地、劳动力、熟练技术工人、高端人才四大储备。在对现有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回收的同时,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为吸引投资提供用地保障;通过对现有劳动力以及熟练技术工人的储备,为引进外来投资企业提供劳动力和技术保障;广泛延揽科技领军人才,需要拿出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以求贤若渴之心,招引天下英才,为吸引投资创业提供人才保障。

君华介绍,为切实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个品牌推介出去,今年我市继续坚持走出去的战略,2010年将在香港、上海、北京举办三次针对性各有侧重的大型招商活动。此外,将继续以小分队的形式组织各类境内外招商活动。市领导将率团境内到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地区,境外到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宣传滨州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优势和承载能力,宣传我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国际国内资本、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高新项目、大项目向我市聚集。加强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的接触和对接,把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引入滨州。

黄三角概念让企业受益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将在“十一五”期间迎来1.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也为我市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市人大代表、山东宏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明认为,滨州作为中国家纺之都,纺织产业举足轻重。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像宏诚集团等外向型企业受的冲击比较大。分析原因,就是我们仅有量的扩张是不够的,棉纱、棉布等初加工产品面临着挑战,比较优势有所下降,无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出路在于拉长产业链,进军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终端产品。对滨州而言,发展家纺业是条捷径。在纺织业三大终端产品(服装、家纺、产业用布)中,家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滨州有着独特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刘明说,宏诚集团原是家单纯纺纱织布的国有企业,2000年涉足家纺,率先引进宽幅喷气织机,为床上用品生产企业提供面料。2003年改制后,宏诚集团开始重点开发色织面料(先染纱再织布)。后来,他们又将目光投向高附加值的“家纺产品”。一米普通棉布只能卖四五元,多数厂家赔钱;色织面料一米就能卖到20元左右,扣除新增成本也大有赚头;加工成床上用品,低的每套六七百元,高的三四千元,利润率至少50%。去年,该集团的家纺产品已占到总销售额的3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了滨州知名度,作为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企业已经开始受益,随着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企业将会迎来更多机遇。宏诚集团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高、精、特上下工夫,今年公司总销售额要突破12亿元,家纺产品销售额力争超过总销售额的5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