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受持续低温影响,辽东湾、黄海北部海冰增长迅速,辽西近海遇30年同期最严重海冰。截至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已经发布了两期海冰警报,转发了国家海洋局的紧急通知,紧急部署了我省做好海冰灾害防御和调查工作。辽西沿海各市也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海冰。
锦州124公里近岸海域冰情较重
据介绍,近一个月内,锦州地区连续多次降雪,124公里近岸海域冰情较重。2008年冬季,最厚冰层30cm左右,冰层向海一侧延伸约10海里左右,锦州港海上运输业受影响不大。而今年情况大不一样,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会同相关部门对近岸海冰进行了多次现场观测,数据显示:近岸海冰坚硬起伏、冰情壮观、冰层最厚约1米,且向海延伸达30海里以上。海冰造成出海作业渔船无法出海,锦州港港池、航道区及锚地不同程度受冰层覆盖,厚度10-15cm不等,这是以往很少出现的冰情灾害。
目前,港口采用破冰船随时对航道进行清理,保证远洋运输船只特别是南运电煤船只正常出港,保证物资运输顺畅。海冰也给近岸养殖户带来了影响,近岸养殖区池塘冰层加厚,且有雪覆盖,影响池塘透光度,由于冰层加厚,滩涂贝类生存受到威胁。
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及时预报冰情灾害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用海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减轻冰情灾害相关技术知识宣传,随时关注灾情变化,使冰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随着冷空气减弱、气温逐渐回升,冰情灾害逐步得到缓解。1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组成的海冰灾情调研组来锦,实地勘察小凌河口和中心渔港等地海冰灾情。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相关人员介绍,此次渤海湾冰情是近30年来同期最为严重的一次,其主要特征是发生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分布范围广。
锦州海事局积极应对锚地厚冰
随着大风寒潮来临及锚地船舶的增多,根据锦州海事局巡航及进出港船舶对冰情的报告分析,锚地冰带厚度在30到50厘米之间,流冰少而冰带多,整个一、二锚地锚泊50余条船舶随着冰带漂移一起南移,南移大约7到10海里。锦州锚地及航道有多条船舶被冰卡住现象,为了维护水上通航秩序,保证船舶冬季安全,锦州海事局采取多种渠道了解海面结冰情况,分析对船舶进、出港及靠泊作业产生的影响,主动巡航和向来往船舶的船长及引航员询问渤海湾内冰情情况;向辖区代理公司建议2000载重吨以下船舶不要来港,避免发生危险;利用AIS等加强对锚地船舶的管理及记录,时刻提醒船舶的锚泊动态;采取大船带小船的方式进出港;要求锦州港的2艘大马力破冰船24小时常备,应对锚地冰情。
锦州海事局积极协调救助受困船舶
近日,受大片浮冰影响,锦州港一号锚地,3艘船舶发生走锚,纠缠在一起,并一起随着潮水向北移动,按此情形发展下去,3艘船舶将极有可能搁浅。险情发生后,锦州海事局值班员积极协调救助受困船舶,迅速将该情况汇报给领导,并与当事船保持联系,密切关注事态变化。与此同时,协调港口拖轮公司随时待命,一旦3艘船舶无法自行脱困,随时出动。在多方的积极努力下,三艘船舶终于分离,成功脱困。
葫芦岛市积极监测海域冰情
1月17日,记者从葫芦岛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目前,葫芦岛市正在积极组织人力对葫芦岛海域冰情进行监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在葫芦岛一些海域看到,白茫茫的海冰向纵深延伸。在龙湾海滨,海边上出现的大面积浮冰,浮冰厚度达40—50厘米,很多游客在海冰里玩耍。据了解,今年葫芦岛海域冰情与往年同期相比厚度、面积都有所增加,这次遭遇大面积海水结冰为历史罕见。据了解,根据辽宁省气象局卫星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1月10日,包括葫芦岛海域在内的辽东湾海冰面积已达11475平方公里。
据介绍,截至目前,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已经发布了两期海冰警报。1月14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向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一是各地要进一步调查辖区内海冰状况,了解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省厅报告。二是抓紧对前一段海冰防御工作进行总结,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思路,进一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三是实行日报制度。各市要指定专人将当日海冰情况,受损情况形成简要书面材料及时报当地政府。四是密切关注冰情预警信息,及时将海冰预警传达到渔船、渔港、养殖户及有关涉海单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五是组织各级渔政、渔监机构对辖区内受海冰影响的渔船(养殖看护船)、渔港、养殖设施等开展检查,进一步排查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了解,在14日至16日,国家海洋局海冰调查工作组从大连沿渤海湾一路向西北行进,先后在我省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市调查海冰灾害情况。目前,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迅速反应,全力抗击渤海湾海冰,目前,正在组织人员积极对海冰进行监测。同时商报提醒游客在观赏海冰的同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