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运输业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9:49 

一、海运业的重要地位及发展趋势

海洋交通运输是国家整个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连续性强、费用低的优点。公元前古罗马的一些运货船只害怕海盗袭击不敢出海,当时的古罗马最高统帅庞培对船长们说:航海是必不可少的,而生命可以置之度外。作为经济学家的德国铁路之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对海有着超乎常人的认识,他说:谁与大海没有关系,谁就缺乏许多东西,他也只能是一个被上帝所厌弃的人……”这表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即海洋交通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宏观上看,海洋交通运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过其承载的货运数量及价值。据有关资料表明,通过海洋交通运输,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关系,其中包括从发达国家进口了国家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从一些国家进口了大量的粮食、铁矿石、木材、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等资源和资源型产品。与此同时,依靠海洋运输,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原油、矿产品、纺织品、农产品和机械等。可以说,海洋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的伟大桥梁

海洋交通运输业离不开海港和运输船队,而海港又是发展海洋运输的重要依托。目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港9 800多个,吞吐量大于100万吨的共有500多个,世界上主要海运贸易港口有3 157个,其中,我国有88(包括台湾省)。这些海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据世界海运界计算,世界海港货物吞吐量2000年可达到100亿吨。同时,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也成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有力的依托。目前,全世界共有30多个海上机场,有200多条水下隧道,有大型海上桥梁10余座,其中较著名的有日本的长崎海上机场、连接英法的欧洲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美国的金门桥等。

海港不仅是一个国家海洋交通运输的枢纽,而且对于振兴经济特别是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欧美不少国家的工业向沿海移动,形成了临海工业发展区,尤其是许多以进口原料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业,纷纷在海港附近建设。这是因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更依赖于海运,使港口兼有了运输和工业的双重功能。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港口大多建有工业区和工业专用码头,集储存保管、集散、加工、成交和转口于一体,法国马赛港福斯工业区占地面积达2万公顷,美国有些港口自己经营加工区。

海港建设被重视的同时,世界海运船只也逐步发展壮大。据劳氏船级社的统计,到1982630日,全世界共有100总吨以上的机动商船75 151艘,共70 198万载重吨。1981年世界海运费用为1 201亿美元,完成海运量35亿吨;1990年世界海运量达38.77亿吨,预计到2000年可达55亿吨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港口建设和海运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建国初期的6个主要港口,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 282个港口,其中万吨级港口406个,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515 2亿吨。全国从事沿海运输的船队有1 300多家,运力1 080万吨。目前,由港口带动起来的港口产业带、产业群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996年全国海洋运输业总产值达到540.6亿元,占当年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8.9%,以港口为中心形成的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改革开放成绩斐然的经济大国来说,我国的港口建设以及海运业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海运业仍是国民经济的短线和瓶颈产业。我国海岸线长,港口少,小港多,大港少,现有港口布局也不尽合理等。在世界年吞吐量亿吨以上的十大港口中,我国仅有1个,而日本有4个。新加坡之所以能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港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其国民经济的80%与港口产业有关。荷兰的鹿特丹港更是世界闻名的大港,荷兰因此成为以港兴国的典型代表。关于港口建设,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在中国沿海建设东方大港、北方大港、南方大港,发展海洋运输,振兴中华的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正日益走向世界,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架设中国通向世界各大洲的海洋黄金大通道,其意义重大。

首先,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快速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全方位开放,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离不开海港和运输船队。建设海洋大通道工程,一方面可以加速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与交流,发展国际贸易与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港口的职能作用,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工业地带港口产业带,以港口为核心辐射四周,带动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的时机与条件均已具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建立起若干不同层次的开放开发区,包括14个沿海开放城市、5个经济特区及经济技术开放开发区、保税区等,初步形成了沿海以港口为中心的经济区和城镇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力度的加大,新兴港口不断增加,老港口不断扩建、改造,一个海岸带港口群正初具规模,为建设国家海洋大通道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决策对头、保障措施有力,中国完全有条件将孙中山先生和几代中国人建设海洋大通道的梦想变成现实。

三、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的目标与举措

1.任务目标

21世纪中叶,我国要在32 000千米海岸线(含岛岸线)上建设成十一大港口产业群、经济带,届时有5处骨干港群进入世界国际级大港前10名,使我国成为世界港口海运业的强国。

2.布局设想

充分利用我国500多千米长的基岩海岸和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以及长度大于100千米的入海河口湾,对中级以上的海湾泊位港址进行综合布局,建设十一大骨干港口群。具体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港口群;以天津为龙头的渤海港口群;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港口群;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港口群;以连云港、日照为龙头的亚欧大陆桥桥头堡港口群;以宁波为龙头的浙东港口群;以厦门为龙头的闽南三角区港口群;以香港、广州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北海为龙头的西南沿海港口群;以海口为龙头的海南岛港口群;以基隆、高雄为龙头的台湾岛港口群。

3.政策举措

(1)确立海洋运输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国家采取扶持政策,建设国际级骨干大港,并把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香港、北海、海口、基隆建成国际级的东方大港,使这些港口真正成为一颗颗镶嵌在中国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各放异彩,交相辉映。

(2)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港口群、海运船队发展规划,使各港口群尽显自己的优势。要确立港口群的双重职能。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加速同世界各国的往来,进口原料、材料,大力出口产品,形成群体合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要发挥港口群的辐射作用,带动港口周边区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形成一个科技力量雄厚、资金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并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港口产业带迈进。

(3)建设与对外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海运船队。要调整船舶运输结构,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客货滚装运输,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船舶更新改造,逐步淘汰老船、旧船,购置建造性能好、耗能低、效率高的新船,不断提高运输船队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船队管理和运输调度,搞好对国际航运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建立货运信息网点,合理配置运力,努力减少空驶和亏损航次,提高船舶载重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以全国重点开放港口为基点,大力开发建设我国南北海上通道,形成江海联运、水陆联运的国内联运网络。要充分利用世界大洋航线,巩固和发展与我国沿海港口的海运联合,要大力开发新航线,形成内接腹地、外连五洲的全球海运网。

19965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