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起山东发展的龙头——关于加快青岛发展的建议

翘起山东发展的龙头——关于加快青岛发展的建议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2:21 

青岛是山东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发挥青岛的“龙头”作用,建设国际海滨大都市,都离不开充分发挥青岛的优势。青岛的优势在哪里?也许能举出很多,但最大的优势只有一个,这就是青岛所特有的海洋优势,即海洋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科技优势。过去由于发挥了海洋优势,青岛在近100年间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闻名遐迩的滨海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可以说是海洋特色塑造了一个美丽繁华、令人神往的青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技兴海、建设“海上青岛”的发展思路,推动了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21世纪是龙的世纪,对青岛来说将是向世界展示其所特有魅力的世纪。21世纪上半叶,青岛完全有条件、有希望建成现代化国际海滨大都市。

一、巩固和强化青岛的龙头地位

青岛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处在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初步形成了以高科技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烟台至青岛一级公路沿线的“一园三区三线”为基本框架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青岛是全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年吞吐能力已达7 300多万吨,随着青岛前湾港的建设,20世纪末,青岛港的吞吐能力有希望突破1亿吨大关。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累计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外贸依存度都名列全省前茅,成为全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基础雄厚、商业服务发达、交通通讯便利、经济规模较大的海滨港口城市,为全省经济大省地位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青岛市作为一个濒海工业城市,作为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必须向国内一流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青岛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岛的山东东部中心城市的地位,正在受到相邻沿海城市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迅速崛起的挑战。青岛在全省范围内的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有待强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外经贸中心、国际交通枢纽、经济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地位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青岛的过去得益于海洋,青岛的今天与未来也将得益于海洋。要巩固和强化其“龙头”地位、要建设一流的国际海滨都市,青岛就要做好海洋的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要思想再解放一点。首先要用足用好国家已赋予的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青岛“两区一园”几乎集中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所有优惠政策,青岛在山东省是唯一拥有如此优越条件的地区。如何利用这一优势,用活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是能否做好进一步扩大山东对外开放的大文章的关键。如果能形成全省共同兴办青岛“两区一园”的局面,不仅“两区一园”的建设速度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而且山东省的对外开放也会跃上一个新高度。同时也为迎接兄弟省市的挑战、建设经济强省、强市增强后劲。其次省市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一方面,山东省应把建设好“两区一园”作为发挥青岛龙头作用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另一方面,青岛应牢固树立“两区一园”为全省乃至沿黄流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做积极贡献的意识,想方设法争取省及国家对“两区一园”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青岛的“龙头”地位,更大限度地发挥其“龙头”效应和作用。第三要争取一些更加开放的政策,如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前湾港国际自由贸易区,加大青岛决策机关的开放权限等,使青岛在全省,乃至全国能够先行一步。

二要找准影响开放开发的“瓶颈”问题。当前青岛的西部开放开发最大的“瓶颈”问题是“青黄不接”,即青岛至黄岛的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工程没有付诸实施。这个工程不启动就直接影响整个西部的进一步开放开发;而启动这一工程能充分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的扩散和集聚效应,将在青岛西部形成一个港口经济区、国际自由贸易区、石油城和黄岛、胶州、城阳、胶南金三角经济带,胶州湾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港口经济区,届时国家级开发区的功能和优惠政策将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为青岛乃至山东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三要瞄准亚欧大陆桥,争建第二个桥头堡。亚欧大陆桥在不远的将来即可成为亚欧运输的新热线。青岛的黄岛区离国家确定的亚欧大陆桥主要桥头堡之一的日照港仅有100千米,以铁路相连,青岛可与大陆桥紧紧地联在一起,如果再和日照、连云港相呼应会形成一个大陆桥头堡群。争取把青岛作为亚欧大陆桥的第二个桥头堡,对于发挥青岛港口城市的优势,对于巩固和强化其龙头地位,对青岛和山东都是至关重要的。再者,跨越黄渤海连接东北、华东两大经济区的跨海大通道一旦兴建,经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构成一条距离最短、最为经济的滨海陆路干线,并将胶济、兖石、陇海三条东西向的铁路串连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经济动脉,青岛作为桥头堡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二、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海洋

海洋区位、资源和科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优势。这三大优势的聚合就会裂变成巨大的海洋产业和经济优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把海洋产业培植成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为此,建议应重点体现五个“突出”。

1.突出港口产业的龙头地位,全面发展港口经济

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湾,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掩护条件好,淤积轻,终年不冻结,具有20以上深水航道和锚地,是黄、渤海沿岸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深水良港之一,素有“南胜沪杭,北胜秦塘”之称,发展前景广阔。城以港兴,有港方有城,港口的繁荣才能带来城市的发展与兴旺。经济发达的新加坡陆域面积仅有648平方千米,是青岛市的一个零头,人口310万,不足青岛市的一半,1819年新加坡还是个小渔村,依靠港口产业的兴起,成为新兴的工业化港口国家。1997年新加坡国内总产值达到990多亿美元,其中80%与港口产业有关。荷兰的鹿特丹港更是世界闻名的大港,荷兰因此成为以港兴国的典型代表。突出港口的优势地位,以港口为依托,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和港口经济产业带,来带动外向型经济的腾飞也是青岛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目前的状况看,青岛挑战新加坡在近一个时期做不到,但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海滨港口城市应该有信心。青岛是全国唯一具备建设500万个标准集装箱中转港条件的深水港城,经过努力有希望把青岛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之一。黄岛前湾大港的发展前景诱人。按远期规模,在前湾港四周可建8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过亿吨。目前,青岛的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走在山东省前列,1997年海洋交通运输产值达到13.96亿元,占山东省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近40%,名列山东省第一位,在青岛市涉海产业中名列第三位。随着前湾大港的投建使用,海上交通运输业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另外,港口重要的龙头作用在于它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形成港口经济带和港口板块经济,如果青岛以港搭台,国际自由贸易区、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唱戏,内引外联,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一个内接腹地、外联五洲的全球海陆运输网和胶州湾港口经济板块,从而率先进入现代工业港口城市之列。

2.突出渔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加快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无鱼不成席”在青岛具有特殊含义,缺了鲜美可口的水产品青岛就会黯然失色。渔业既是青岛的特色产业,也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充分发挥青岛渔业优势,把青岛建设成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海洋农牧化基地是一个大课题。青岛的海岸线长达730.64千米,为山东省海岸线总长的1/4,沿海有49处港湾和69个岛屿,管辖内水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大大超过陆上面积,青岛不但海域辽阔,而且海产资源丰富,具有不可多得的渔业发展优势。1997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88万吨,总产值44.2亿元,渔业产值占全市海洋产值的40.5%,名列海洋产业的第二位。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青岛市海洋渔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渔业所占的比重与海洋大市的地位不相称。为此,笔者用同比法做一概括分析:从省市渔业产业占海洋产值的比例来看,1997年山东省渔业产值占海洋产值的63%,青岛市仅占40.5%,同比少22个百分点。从横向比较来看,青岛市海岸线长占全省的1/4,渔业产值占全省渔业产值的13.6%,名列全省第三位,比第一位的威海市低29.5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烟台市低8.3个百分点,比第四位的原县级市日照仅多2个百分点。如果和同处黄海之滨的计划单列市大连相比,渔业的差距更大些。另外青岛市本身的远洋捕捞基本上是空白,近海捕捞业小船多、大船少。浅海滩涂的开发潜力很大,“海上菜篮子”工程建设大有可为。尤其是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大有文章可做。据测算,如果目前青岛市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达到荣成市的水平,则渔业总产值可以翻番,过百亿,如果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走科技兴渔之路,则发展潜力无法估量。作为青岛来说,进一步突出渔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充分发挥其海岸线长、浅海滩涂广阔、水产资源丰富、名贵经济品种多和市场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加速海洋农牧化建设,不仅能促进全市海洋经济的腾飞,而且能为21世纪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突出船舶工业的先行产业地位,带动涉海工业发展

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油漆及建筑材料、轻工等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岛国日本把兴建港口、发展造船和海运等产业列为“超重点”的投资对象,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扶持,使造船工业成为该国九大支柱产业之一。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以船舶工业先行,带动国民经济起飞”的战略,船舶工业为其六大战略产业之一,其造船产量自1981年以来,连续17年位于世界第二,仅出口船舶每年赚取外汇60亿美元。朱镕基同志指出:“船舶工业是一个值得大发展的产业。”有人说,如果没有上海港和上海的船舶工业,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市。船舶工业,对于青岛的现代化建设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产业。目前,青岛的船舶工业力量比较薄弱,1997年其产值为6.62亿元,仅占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4%(占山东省船舶工业产值的27%,居山东省第二位),在市涉海产业列第四位,与所处的先行产业地位极不相称。当前受金融风波的影响,日本、韩国的船舶工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抓住机遇,制定优惠倾斜政策,加快发展青岛的船舶工业,并将其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失为一个上策。据行家预测,海上客运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朝着高速化、旅游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我国至今还未形成像样的高速船产业,以致目前国内高速船市场大多数被国外的公司所占领。建议青岛市协调有关设计、研究院()以及有关厂家,成立集设计、制造、航运和维修于一体的联合体,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船生产基地。在发展船舶工业的同时,围绕海洋办工业和工业下海,既是发展海洋产业的需要,也是发挥青岛海洋优势的大课题,应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

4.突出岛城滨海旅游的朝阳产业地位,进一步拓宽滨海旅游空间

青岛在国内外知名度与其名牌产品“青岛啤酒”、“海尔冰箱”、“海信电器”一样闻名遐迩,是山东海洋特色旅游的一张王牌。1997年青岛市滨海旅游业产值达到62.16亿元,其中国际旅游产值为8.11亿元,分别占山东省滨海旅游的43.6%61%,列山东省第一,比第二位的烟台市分别高出15个和40个百分点。尽管青岛在山东省内滨海旅游稳坐第一把交椅,但和大连、厦门、深圳、珠海等沿海港口城市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发展潜力巨大。作为青岛来讲,突出滨海旅游的朝阳产业发展地位,进一步拓宽国内外旅游空间是个大课题。青岛应在其岛多、湾阔、滩平、山奇、景美以及水产品鲜美、名牌产品众多等海滨特色上做文章,从站在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战略高度上,加快石老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薛家岛、琅琊台、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公园、海上广场,开辟泰山、曲阜至青岛特色旅游专线,从而形成海洋特色旅游搭台、一二三产业唱戏的最佳匹配。要充分利用青岛“啤酒节”、“海洋节”、“中国海洋科技城”等活动,开办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系列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滨海旅游新空间。进入21世纪,伴随着青岛至黄岛的跨海大桥建设,胶州湾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海,西部众多的旅游处女宝地诸如金沙滩、银沙滩等将一展风姿,东西部有机结合,相映生辉,不断拓宽旅游领域,向四海宾朋展示中国滨海旅游特色城的魅力。

5.突出海洋科技的先导地位,拉动产业升级

青岛是中国的海洋科技硅谷,是享誉中外的“海洋科技城”,拥有占全国40%的海洋高科技人才(全国海洋界有16位院士,青岛就有8),具有海洋人才、科技、信息和成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为代表的海洋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病毒与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菌素与消炎镇痛药物、维生素、甲壳质、甲壳胺及其衍生物、海洋生物酶、水下黏合剂及海洋保健品制备等研究开发成果令人瞩目。发挥海洋科技优势,把青岛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城和海洋产业城应是青岛21世纪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挥国家和山东省驻青单位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培植和发展海洋产业技术市场,实现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建设好科技兴海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培育海洋科技企业,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紧紧围绕海洋农牧化、海洋大通道、涉海工业和滨海旅游四大工程建设,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拉动产业升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涉海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装备水平和产品水平,集中力量壮大优势涉海企业,增值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发展海洋医药、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能源与海洋矿产、海洋机械制造等涉海工业,力求尽快形成优势产业规模。从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来看,海洋药物和蓝色保健食品堪称海洋“瑰宝”。建议市政府设专项基金,对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食品的科研和生产活动进行扶持,有计划地组织部分药用工业企业从以陆地药材为原料转向以海洋药材为原料,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使海洋药业尽快成为青岛市的新兴骨干产业。

综上所述,只要审时度势,选准突破口,动员社会各界在海洋三大优势的聚合上大做文章,完全可以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新兴产业比重大、三次产业比例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海上青岛”。笔者坚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青岛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完全可以达到1 000亿元左右。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大大加快青岛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进程。

三、发挥青岛优势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优化省市关系问题

计划单列市与所在省关系不顺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问题在于怎样认识、如何处理这个不容回避的敏感问题。优化省市关系,是为全省经济腾飞这个大局服务的唯一选择。优化省市关系的基础在于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和经济上的互利原则。建议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巩固发挥青岛的龙头地位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专题研究,要有新举措。特别是要在山东省共同兴办青岛保税区、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上形成共识。

2.抢占发展海洋知识经济制高点问题

山东是个经济大省,海洋是山东的优势领域,能否聚集一大批世界海洋领域的尖端人才,特别是能否发挥青岛人才优势,无论对青岛还是山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山东省委、省政府选择青岛作为发展海洋知识经济的优势基地,尽快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留住现有的海洋高科技人才,优化海洋教育布局,加快培养高级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海洋人才,选派优秀海洋科技人才到国外进修,同时大力引进海洋开发急需的专业人才。最近,青岛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等提出建立“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工业园”的计划设想,笔者认为,这是集青岛海洋科技人才资源、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势,采用高科技园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优惠政策,选择科技成果较多且易于产业化的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为主要内容,以工业园为载体,来推动海洋生物工程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尽快形成骨干产业和规模效益的大胆设想。它的运作成功,将为其他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探索出新途径。建议省及青岛市领导给予高度重视,政策倾斜,促其早日运行。

3.保护好青岛的生态环境问题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是青岛人民也是山东人民的宝贵财富,如果讲品牌,“青岛”这个品牌是无价之宝。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胶州湾的局部污染已触目惊心,据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调查分析,胶州湾由于连年受船舶和城市工业排污之害,原有的170多种潮间带生物多数死亡,目前只剩17种!有关专家预言,如不加大保护力度,未来胶州湾有可能变成死湾、臭湾。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强化海洋的综合管理,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19986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