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佑楣谈世界最大的坝三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5:01 

被中国人称之为“龙”的长江,几乎每十年就要泛滥一次。仅20世纪,长江的洪水就夺去了30多万人的生命。

11年前的19988月,长江遭遇了44年来最为严重的洪灾,洪水最高涨时,近3亿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洪水最终导致高达1666亿元的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当时的中国经济,整个工业世界也难置之身外。

“如果三峡工程早点建成,1998年的洪灾也许就不会发生。”616日上午,陆佑楣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时说。陆曾在1993年到2003年间担任三峡工程总公司的总经理。

今年75岁的陆佑楣作为当时三峡工程的总指挥,经历了这个工程的决策和建设等过程。这项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动用了4万人力,工期历时17年。Discovery(发现)频道评价说,三峡工程堪称继2500年前中国的长城之后最大规模的建筑工程。

()

近百年来,遏制长江的洪水泛滥,成为历届中国政府“三峡工程”计划的主要初衷。“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开始,三峡工程经历了70多年的论证,说明我们是慎重的。这其实也是一个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陆佑楣回忆说。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第一次正式提出改善川江航道、利用三峡水能发电的设想。

中国政府第一次针对三峡工程的勘测和设计工作则是在1932年。当时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了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 《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

1944年,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坝工专家萨凡奇应邀到现场查勘了西陵峡,并编写了《扬子江三峡计划之初步报告》。第二年,国民政府同意此计划,与美国垦务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派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去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

1947年,国内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被迫停止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撤回了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当时的经济、技术、政治条件都不具备。那个时候的设想也还很粗糙。”陆佑楣说,三峡工程计划的搁浅,是由当时的时局决定的。

但梦想一直没有停止。当时中美中止合作之后,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过:“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再度受到重视。于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峡工程计划再次被提上了新中国政府的日程。1950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成立,周恩来总理兼任办公室主任。

八年后,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关于三峡工程的第一个文件。

其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水文地质勘探、流域规划的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了规划设计与科研攻关,积累了翔实的技术资料和科研成果。经过反复比较和论证,确定了三峡高坝配葛洲坝低坝的两级开发方案。

当时的决策思路是:先易后难,先修葛洲坝,逐步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待时机成熟时兴建三峡工程。1970年底,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葛洲坝工程。

在葛洲坝工程的顺利推进过程中,198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 《关于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责成原水利电力部负责,重新组织对三峡工程的全面论证工作,并要求重新编制可行性报告供中央决策。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水利电力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就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即解决为什么要建三峡工程的问题。”陆佑楣说。

当时水利电力部组织了400多位专家,分成14个专家组,对10个专题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确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陆佑楣说:“当时大家都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干比晚干好。”

此次论证涉及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生态与环境、经济评价等多个方面。陆佑楣回忆说,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坝高度的问题;二是规模太大的问题;三是泥沙问题。

论证报告于1992年提交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陆佑楣回忆说,当时是67%的赞成票,10%的弃权票。“大部分人大代表其实都不了解三峡工程,但并非像以前的决议一样几乎百分之百地通过,这在当时也是很大的进步。”

43,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 《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据陆佑楣说这是全国人大会议第一次就单一工程做出表决。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完成了决策和立法程序。“三峡工程的论证是民主的过程,也是科学的过程。”

()

陆佑楣说,解决了为什么要建的问题之后,怎么建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时值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陆佑楣说,与此前计划体制下行政手段建工程不同的是,三峡工程要用经济办法来管理,而非行政手段来指挥。“需要成立一个经济实体来建设三峡工程。”1993927,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

在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中,国务院设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三峡工程的高层次决策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处理协调日常事务;三峡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和承担三峡工程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并以其经营效益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力资源。

陆佑楣说,这种建设管理体制适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但由于三峡总公司与很多国企一样,政企不分,当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幸运的是改革的力度很强。

陆佑楣举例说,当初在首批左岸14台机组的招标过程中,因当时国内的企业只做过30万千瓦的机组,而三峡工程所需的70万千瓦机组还从未做过,公司决定实行国际招标,但这被部分人指责为卖国行为。

那个时候,国内很多产业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因为考虑到当时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三峡的这次机组招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一策略。

陆佑楣说,在机组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由中国企业制造。

最终,这14台机组由国外的GE等公司中标,然后分包给国内企业。而为了获取核心技术 (一个软件包),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然后将其无偿转给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用。

到了2002年,右岸12台机组的招标再次引起争议。最后的结果是,实行公开招标,即国内国外的企业均可投标。12台机组最后一分为三,4台由法国的一家公司生产,4台由东方电机厂生产,4台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

如今在三峡大坝左岸电站中控室,隔着巨大的玻璃墙,可以看到,这个被称为三峡大坝“大脑”的房间里,巨大的系统屏幕上显示着一组组反映机组运行状况的数据。一旁的机组运行车间里,26台机组正开足马力输送着电流。

除了技术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来自资金的担忧。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陆佑楣介绍说,当初根据1993年的物价水平,做了一个工程预算,大概需要花费900.9亿元的静态投资。其中,工程本身500.9亿元,移民费用400亿元。

而根据三峡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84.9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完成474.70亿元,占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的94.77%;库区移民静态投资402.16亿元,占库区移民概算400亿元的100.54%;价差326.51亿元;贷款利息151.95亿元;库区移民概算外补偿费129.67亿元。

如果从动态投资来算,加上物价指数的变换、银行贷款的利息等,整个工程下来大概需要花费2039亿元,“现在看来,1800亿元基本可以拿下。”陆佑楣说。

这些钱从何而来?陆佑楣介绍说,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的全国销售电量收入,即每度电征收47厘钱,这个部分占工程投资总额的40%;第二部分就是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的发电收益;第三部分就是银行的贷款。

三峡工程不仅耗资巨大,工期也很长,历时17年,分为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为1993-1997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为1998-2003年,以实现初期蓄水、发电和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为2004-2009年,以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据历史记载,自汉初至清末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二十世纪以来,长江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54年三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灾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在三峡工程建成前,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过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这一地区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陆佑楣称,三峡工程的建成,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自2006年初期蓄水至156以来,开始初步发挥防洪效益。在2008年试验性蓄水至172后,三峡工程已经具备了正式防洪启运的条件。

三峡筑坝之后,由于水位上升,长江水变深水面变宽,秭归等大坝上游地的人们开始在江面上举行划龙舟比赛。而此前的长江三峡段,江水湍急,险象环生。

防洪之外,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发电效益。

三峡总公司的资料显示,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分别约占2008年全国电力和水电装机容量的2.84%13.12%。三峡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882亿千瓦时,分别约占2008年全国总发电量和水电发电量的2.57%15.66%

三峡电站从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至200947,已累计发电突破3000亿千瓦时。与初步设计相比,由于机组提前投产、水位抬高、优化调度等原因,增发电量约1300亿千瓦时。三峡电能主要送往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

三峡电站还有利于节能减排。若按照初步设计测算的847亿度发电量计算,与燃煤电站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万吨,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37万吨。

陆佑楣称,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发挥了很好的环保作用。他称许多国外专家到三峡工程考察过之后,都称赞这项工程为世界环保做出了努力。

三峡工程的兴建,也大大改善了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降低运输成本约三分之一,船舶运输安全性提高,下水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由武汉直达重庆。

统计显示,2008年过坝货运量达到6847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3.6倍,远远超过了蓄水前葛洲坝船闸货运总量18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从2003年开始蓄水到2008年,5年的过坝货运量超过蓄水前下游葛洲坝船闸22年通过的货运量。

而今,三峡总公司也走向了上市的征途。今年518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三峡工程发电资产中的18台发电机组以及对应大坝、发电厂房、发电设施等主体发电资产,以及其他相关的生产性设施,和其持有的6家辅助生产专业化公司的股权转让给长江电力。后者为其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此交易目的为实施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当然,三峡工程面对的考验并非仅仅是工程上的,它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遇到的问题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三峡筑坝之前,长江已经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而现在,这条河流正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说,三峡蓄水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每秒1.2厘米,几乎不再流动,这使得长江扩散能力减弱,库区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一种被称为“水华”(水的富营养化)的现象,开始时常光顾三峡库区。

与水污染伴随的是,三峡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塌方、滑坡等现象,而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三峡大坝的安全。记者曾从重庆到宜昌考察三峡工程,途中所到之处,都能看见塌方、滑坡等现象。

陆佑楣称,这些问题并非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才出现的,所谓的生态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运动的,一直在衍变的过程。这些问题国家也一直在努力解决当中。

解决三峡库区环境问题的资金,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曾有报道称,重庆市政府已向与三峡工程相关的治理工作投入了近100亿元人民币。但到底需要多少资金,这些资金又从何而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