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海洋六号”:地质调查的“多面手”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年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综合性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是多学科的集成,不仅能开展二维地震调查,还为今后开展三维地震调查预留了设备空间。“海洋六号”船的综合调查能力很强,调查设备很多。全船分为地质调查、地震调查、声学设备换能器三个作业区域,配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调查系统。
“海洋六号”是多学科的集成,不仅能调查可燃冰,还能调查地震。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在广州正式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马申达移交了“海洋六号”船舶国籍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正式入列,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那么,“海洋六号”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调查船,它有什么功能,先进性何在?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综合调查能力强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综合性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综合性是它最大的特点。
国内外的调查船一般为专用型工作船,实施单一任务作业,如地震船,船上主要装备地震设备,而地质调查船上则以地质采样设备为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说,“海洋六号”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将是多学科的集成,不仅能开展二维地震调查,还为今后开展三维地震调查预留了设备空间。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监造组组长叶新其说,“海洋六号”船的综合调查能力很强,调查设备很多。全船分为地质调查、地震调查、声学设备换能器三个作业区域,配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地质取样系统、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ROV)系统和水文调查系统四类。其他的还有如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系统、CTD系统、地热流探测系统等等,以及支持这些设备工作所需的船载设备,同时,还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减或更换其他有关的设备。
可抗击12级台风
任何调查船首先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只有保障安全,才能考虑船舶的舒适性。“海洋六号”的设计者也是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的。
张炳炎说,“海洋六号”在安全性方面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根据我国调查船规范要求,“海洋六号”可以抗击12级台风。二是目前设计的各种指标可以满足在相邻两个船舱进水的情况下不沉的要求。
“从海试结果来看,船的稳性、安全性很好。第一次海试进行满舵回转时,倾斜度仅4.5度,这是很少见的,说明其安全性理想。很多船就是在有风浪时拐弯翻掉的。”叶新其说。
随时能看卫星电视
“海洋六号”还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人性化的设计。叶新其介绍说,所有的住舱都配备有卫生间、淋浴设备,配有电视机,随时可以收看卫星电视,所有的房间将来都可以上互联网,船上还配有健身房、阅览室、桑拿房等,这些给调查工作创造了一个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同时,在设计上,严格地把生活区与机舱的处所完全隔开。配置的造水机有两级过滤,可以达到纯净水的标准。各层还分布有经紫外线消毒的直饮水的装置,住宿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
操作性能非常优良
叶新其介绍说,主要设备达到了比较先进水平,船舶自动化程度很高。比如驾驶室可以实现一人驾驶桥楼的布置要求,直升机平台可供小型直升机临时暂停,进行应急救护。两套全回转舵桨加双手侧退,使“海洋六号”船可以进行原地回转和平移,
非常有利于调查工作,也有利于水下机器人等各种水下作业。也能适应在较恶劣的海况下工作,如动力系统可以保证在6级风、1.5节流的海况下保持船定点、15度内定向作业。
“海洋六号”的诞生
“海洋六号”船于2002年12月经国家批准立项建造,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实施。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第七O八所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担任“海洋六号”船总设计师,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建造。
■延伸阅读
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开展海洋地质工作,由海军调拨的两艘801型渔轮改装的调查船成为地质部门拥有的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仅能适用于近海二类航区,调查海区仅限于渤海。船名也是由当时的部长李四光亲自命名,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分别命名为星火一号、二号。
1965年,地质部门逐渐拥有了燎原一号、二号等船,分别于1978年、1980年退役。
1968—1979年,我国建造了奋斗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海洋一号、二号调查船。其中,奋斗一号、二号、三号和海洋一号为原地质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所用;奋斗四号、五号及海洋二号、四号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所用。其中,海洋二号为我国南海北部区域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台湾海峡油气资源调查等发挥过重要作用。
海洋四号船于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后通过改装投入我国大洋南极科学考察,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后,又承担了大量的综合调查任务。
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我国地质部门还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奋斗七号、发现号、探宝号调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