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这几天,“雪龙”船五楼会议室里异常热闹,第26次队领导一直在那里研究和分析长城站卸货方案。
长城站卸货是第26次南极科考总体任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进展顺利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山站的第一次卸货及昆仑站、格罗夫山两支内陆队能否顺利、按计划执行任务。
为打好这一关键战,考察队领导早在10月14日的队委会上就提出,应尽快组织编写卸货方案。随后,由领队助理孙云龙牵头,组织协调船长和两家在长城站的施工单位,针对货物情况编写、汇总卸货方案。10月18日,初稿完成。随后,孙云龙根据长城站返回的意见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发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审批。过了西风带,考察队根据极地办的指示,又将长城站卸货方案进行了完善。
当地时间11月8日 (北京时间11月9日),临时党委发布了长城站卸货方案,并设立了长城站物资卸运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下设“雪龙”船现场指挥分部和长城站现场指挥分部,袁绍宏任总指挥、王建忠任执行指挥坐镇“雪龙”船,李院生任副总指挥、糜文明任助理、孙云龙任执行指挥在长城站督军。卸货采取全天24小时工作制,长城站和“雪龙”船各分两个小组,轮流工作,每组作业12小时。
长城站的待卸货物既多又大,包括88立方米带专用运输架的储油罐8台,20英尺集装箱21个,内部安装完毕的集装箱式输油泵房1个,混凝土预制体、水泥、钢管、型钢、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瓶等共约1000多吨,以及极地柴油300多吨。“雪龙”船的黄河艇、长城艇、中山驳、长城驳及智利海军站橡皮艇、韩国站橡皮艇、俄罗斯站驳船等9艘艇驳将分别投入战斗。
但是,储油罐与专用运输架重17.5吨,而最大的吊车只有25吨,一台吊车无法吊起储油罐与专用运输架。这成了卸货的最大难题。11月9日上午9点,考察队卸货临时指挥部成员开会认真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决定用两台吊车协同作业,各分担油罐一半的重量。
11月10日,长城站发来传真介绍准备情况。当天下午,第26次队召开长城站物资卸运动员会。为保障本次任务安全、顺利完成,袁绍宏提出6点要求,各分队又进一步强调要树立安全和责任意识。
然而,此时气象资料显示,7级至8级大风将在11月12日登陆长城站。那里潮水较低,每天涨潮约七八个小时,低潮和大风将影响小艇作业,致使作业时间缩短。这对仅3天的计划卸货时间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如今万事俱备,我相信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领导和全体考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好长城站卸货这场硬仗,完成长城站光荣而艰巨的卸货任务。”袁绍宏说。
据预计,当地时间11月12日凌晨(北京时间11月13日),“雪龙”船将提前3天抵达长城站,战斗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