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扇贝曾是青岛的优质养殖产业,然而,由于病害困扰、种质退化等原因,扇贝养殖产业遭受重创 。10月24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中科红”海湾扇贝、“蓬莱红”栉孔扇贝、南美紫扇贝三大改良新品种在岛城已成功试水,并被列入示范和推广计划 ,恢复扇贝养殖产业已纳入日程。
贝类养殖热潮青岛起步
“全国的贝类养殖热潮,就是从青岛开始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向记者讲述青岛的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历史 ,据他介绍,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引进海湾扇贝,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了海湾扇贝养殖的新产业,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介绍,扇贝养殖从青岛开始,在我国南北海域迅速铺开,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扇贝这一海中珍品,也摆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种质退化扇贝产业受挫
但长期以来,由于忽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和对国内品种的改良选育,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种质严重退化,扇贝产业遭受重创。
“像海湾扇贝,本身个体较小,加上近年来养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商品贝规格越来越小,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沦为低档产品,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逐年下降。”崂山区的扇贝养殖户董先生告诉记者。
“三大贝”被成功改良
最近几年,围绕扇贝的品种改良,中科院海洋所等海洋科研单位做了大量工作。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 2000年至今,“中科红”海湾扇贝新品种、“蓬莱红”栉孔扇贝、南美紫扇贝三大扇贝品种,先后在本市成功杂交、培育,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养殖,这些品种都已经具备产业化养殖的条件。
“改良后的扇贝品种,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种质性能稳定,抗病害能力明显提高。”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推广养殖复苏“青岛贝”
在市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召开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会议上,“蓬莱红”栉孔扇贝、“中科红”海湾扇贝、南美紫扇贝作为一批水产良种,由渔业专家向全市范围内的养殖企业、养殖户推荐。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说,青岛养殖扇贝历史悠久,贝类养殖作为青岛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其产业恢复也被纳入日程,青岛扇贝将重新登上市民餐桌。
记者 陈浩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