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国庆阅兵国庆阅兵国庆阅兵天安门方阵场景 天安门国庆阅兵方阵场景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路透社9月15日文章,原题:日防务大臣:中国崛起凸显日美关系作用 本周四,日本防务大臣北泽俊美否认日美关系将受到削弱,并表示日美同盟关系反而将随着中国军事实力上升而变得愈发重要。由于日美同盟在该地区至关重要和朝鲜局势难以预料,投资者们对新上台的民主党政府所坚称的采取进一步独立于美国的外交立场感到担心。同样,由于日本同中国的关系经常难以尽如人意,美国致力于提升美中关系的举措也引发对日美同盟关系是否会受到损害的担心。
就在美防长盖茨来访的一周前,亦即距离总统奥巴马访问日中两国不到一个月之际,北泽俊美再次重申日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的确在壮大海军和空军实力。但我们并没有确切了解他们的意图。”他说,“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扩大影响范围,有些国家可能会感受到威胁。如此一来,反而会提升日美同盟关系的作用。”
北泽俊美表示日美关系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有些细节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但在大多数方面,我们希望提升我们现有关系,”他说。自从民主党赢得大选以来,美国也对双边关系保持乐观。“总体而言,我们对美日关系将继续主导亚太地区事务充满信心,”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本周三在北京告诉记者,“我的确能看到日美关系出现健康的复苏迹象。”虽然担心中国军事崛起,但日本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最近几年双边关系也已经开始转暖。日本首相鸠山希望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以保障地区安全,但他坦承该地区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将使之成为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长期目标。
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采取主动的文化战略
10月12日,《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发布。该书指出,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要采取主动的文化战略,要积极走出去,和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寻求其他国家对我们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文化战略是中国和平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权利和文化主权。文化权利是公民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文化权利是文化主权的价值构成,文化主权是文化权利的重要保障。文化主权战略,是基于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文化表述。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文化主权的诉求的话,是不能真正对世界文明产生影响的,因此这也是中国崛起的一个紧迫命题。这种诉求既是对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诊断,也基于中国崛起对全球文化地位的需要。大国不只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或者军事力量的强大,更是指它在全球文明秩序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文明样式。传统中国的文化战略是防御性的,这造成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甚至有更多误解。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要采取主动的文化战略,要积极走出去,和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寻求其他国家对我们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崛起,在欧洲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中,都存在从小国逐步到大国的过程,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它现在的历史任务是作为曾经衰落的大国实现重新崛起,所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大战略任务,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它本身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问题变成世界的经济问题,在世界中思考中国,以及从中国思考世界的思想和理论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它们冲破我们以往思维的水平线,构成了我们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思想基准。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中国的思考才成为世界思想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不仅已是一个经济产品的制造大国,而且将是世界思想知识产品的生产大国。
“中国崛起”的新责任
中国空前的国庆盛典释放持续性的震撼效应,直到国庆日以后的三四天里,从国庆引发的课题还回荡在国内外舆论界。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5日发表题为《大国的另一种责任》的文章,对此进行评述,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崛起”的概念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出现,并不是因为庆祝建国60周年才诞生。此时,60年一甲子作为回顾与展望的自然时间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更突显的崛起态势,以及庆典盛况本身所传达的新信息,让中国话题更为引人讨论。
在国内,很多老百姓透过规整划一、花团锦簇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与联欢晚会,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强大。20万军民有条不紊的操行表演,比2008年北京奥运更繁盛的烟花演出,国庆期间北京治安在层层戒备下的良好状况……这些表明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一般老百姓而言,也是一针强心剂。前一阵子因边疆骚乱、群体性事件连连等负面消息给社会心理带来的不安定感,一时被挤出焦点之外,搁置一旁。
国庆庆典与阅兵本质上是政治仪式,这种仪式传递的正是政权牢固、国家稳定团结的信号,让国家认同与对政府认同的双重关系被巩固。从这个角度说,今年国庆庆典的政治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国庆期间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腾讯、搜狐等网站上与国庆阅兵有关的评论、跟帖及博文达数万条,不乏热情洋溢、充满自豪感的感言。影响所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华人华侨,包括已然入籍他国的中国人也以不同形式表达振奋,重温原来的爱国感情。
在国际上,评论家也持续讨论中国的种种: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意义,中国当前面对的内部挑战,中国下一个60年的展望……
国庆的盛大场面,透露出政府将其打造为大国回归坐标、宣告古老大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主观意图,中共总书记胡锦涛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说话让人看到这一点。他说,60年前开国领袖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而今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东方。”
从人民告别侮辱站起来,到俨然成为东方世界的领导。中国人感觉到历史机会来到了这一代人面前。
不过,已然站上这个台阶的中国,对未来却存在着一定困惑。除政治与经济制度有待健全外,它更面对价值与信仰空洞化的窘境。中国这些年来不时宣扬新的概念,试图充实传统意识形态或者引入新的主流价值,不过中国思想建设的领域这几年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一些西方评论说的没有错,繁荣只是状态而并非价值。盛典的繁盛景象与节节攀高的综合国力指标,是可以用来提振社会信心,但不能成为指引未来的方向。
中国通过纳入世界经济体系而创造了经济奇迹,要昂然走过下一个60年,它必须开拓出真正有中国特色与实质内容、能够整合国家意志的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的自身需要,也是对世界的责任。中国的吸引力日益随经济地位升高,因此各地“中华儿女”对中国充满兴趣,外界也期待中国做出表率,证明东方大国不仅能在物质上富足,也能在精神上强大。在这方面,中国还任重而道远。
中日讨论建立联盟引发关注
百年来,日本和中国一直是地区间的对手。但是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讨论建立一个新的联盟,从而可能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日本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名列第三———尽管这两国的位置预计将在今后几年内倒过来。这一行动可能会震动全世界。东京和北京正在讨论创建“东亚共同体”的计划,这个共同体类似于欧盟,可以改善该地区经济和政治关系。这一建议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但是合作领域可能包括免签证旅游、公共保健、能源和环境,然后逐渐扩大到比较棘手的政治问题和有关农业或国防的公共政策。最终东亚甚至可能拥有共同的货币。
自从日本民主党8月30日大选获胜以来,两国关系明显缓和的步伐令人吃惊。人们甚至认为这种努力是一个迹象,表明日本政府正在背弃华盛顿。
美国坦普尔大学日本分校当代问题研究所所长罗伯特·迪雅里克说,我认为日本是在寻找一条同中国改善气氛的途径,显示日本的领导作用和合作诚意,从而改善经济关系并解决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迪雅里克认为,如果日本同亚洲其他国家改善关系,西方可以从中获益。他说:“美国支持”“利益攸关方”的理论,也就是说,必须让中国在世界秩序中拥有相关的利益,这样做是有帮助的。
中国媒体已经注意到,日本人希望激活这一进程,很可能是扩大其在东亚影响的战略的组成部分。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说:日本一开始对这一计划不感兴趣,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意识到,日本经济的活力取决于中国和该地区一些新兴国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