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洋环境质量喜中有忧
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海域面积缩小,严重污染面积扩大
来源:记者 李庆石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3:05
本报讯 记者李庆石报道 日前,《2005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正式发布。这是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连续第五年向社会发布这一公报。同往年相比,今年公报发布的时间提前了1个多月,内容更为丰富,资料也更为翔实。
《公报》显示,2005年,辽宁海洋环境质量有喜有忧。在辽宁管辖的6.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5070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58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18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未得到缓解,滨海湿地和海湾等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全省仍处于赤潮多发期。《公报》还显示,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及贝类生物质量总体良好;重点海水养殖区水质状况及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良好;海洋倾倒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辽宁海域的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双台子河口至大辽河口、鸭绿江口、大凌河口、小凌河口,污染物主要来自江河携带入海的陆源污染物和近岸工业排污。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据2005年对沿海8个重点排污口和85个一般排污口实施的多项目、高频率监测,以及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的监测,结果显示,63.9%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水质达不到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部分入海排污口邻近增养殖区环境恶化,适宜养殖的水域面积继续缩减,养殖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超标,旅游风景区水体透明度普遍降低。排海污水中高浓度营养盐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失衡,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入海排污口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单一。
2006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