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 港城专家盛赞烟台“蓝图”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6:3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4月到9月,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从山东到烟台,一个有关蓝色的设想不停地激荡。

因海而兴的烟台,是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中唯一地处黄渤二海的城市,拥有全省近1/3沿海县市区、全省第二的海岸线、全省第一岛岸线和全省唯一海岛县的城市,这些天然优势为烟台打造“蓝色梦想”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和平台,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文明富庶新烟台建设新的突破口。日前,记者专访多领域专家、学者就烟台市刚刚出台不久的《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展开热议,围绕烟台建设蓝色经济的具体措施和构想提出建议,为烟台“蓝图”建言献策。

掘金岸线资源

打造蓝色经济隆起带

意见中,“蓝色经济隆起带”成为一个十分抢眼的概念。

“以科技为引领、港口为枢纽、园区为支撑,建设一批专业化和综合性海洋产业聚集区以及特色化、高端化滨海产业群,打造蓝色经济隆起带,成为向海洋进军、向内陆辐射的基轴,带动海湾、海岛开发建设,带动腹地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形成港城联动、海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围绕这一目标,包括海洋休闲度假基地、海洋科教文化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型重化产业基地和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在内的六大基地列入重点建设日程,将烟台岸线资源和滨海地带“一网打尽”。

打造滨海旅游长廊,提升“山海仙境葡萄酒城”城市形象,海洋休闲度假基地将建成“国际牌”;发挥高校、科研机构聚集优势,建设区域性海洋科教基地和海洋文化中心;以烟台港西港区和芝罘湾港区为龙头,其他港区为支撑,建设现代化港口物流基地;发挥芝罘湾到龙口湾岸线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开发区、蓬莱等船舶聚集区发展,建设中国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集中打造八角化工、莱州盐化、蓬莱北沟石化、龙口冶金、招远橡胶等循环经济型重化产业基地,形成较强聚集效应;建设莱州湾近海育苗养殖示范区、蓬莱长岛海洋生物生态利用示范区、市区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示范区和海藻化工示范区,打造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专家视线

蓝色经济 规划先行

朱孔来(山东工商学院半岛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蓝色的表层含义是大海的颜色,蓝色经济区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深层含义指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围绕海洋经济、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三个关键词做文章。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将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首先,应该站在世界和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谈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其空间范围上应指整个山东省。第二,应抓紧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优势领域和今后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特点,主导产业明确后,才能通过着力培植主导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第三,应抓紧研究产业空间布局问题。要根据各市的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分工,着力搞好各自的特色产业。第四,加快建立蓝色经济区的科技支撑体系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

透挖港口资源

发动蓝色经济发展引擎

烟台以港兴市,在蓝色经济发展的蓝图中,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以来,全市港口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烟台港1-8月份完成货物吞吐量8442万吨,其中8月当月完成1238万吨,同比增长16.9%。根据意见,烟台市将把港口布局分散的劣势转变为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做到新港区建设与老港区改造相统筹、港口建设与功能调整相结合、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发展相促进,加快大型深水码头建设,提高港口辐射带动能力。

围绕港区开发潜力,将重点推进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莱州港区三港区的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烟台港西港区加快包括30万吨级原油码头在内的北部港线开发,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成为国内矿石、原油主要进口港和北方油品重要交割基地,国内重要干线港和面向东北亚地区的主枢纽港,带动石化、船舶、物流和大型加工制造业发展。龙口港区抓住“北煤外运”通道建设机遇,加快煤炭专用泊位、液体化工和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快向亿吨大港目标迈进,成为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带动船舶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抢抓黄三角开发机遇,莱州港区瞄准亿吨大港目标,推进港口扩建工程,巩固提升黄三角主枢纽港地位,形成矿石、煤炭、汽车零部件、集装箱和散杂货集散地,带动发展化工、装备等产业。

■专家视线

蓝色烟台应迈向国际

杜湘波(市科协主席):

烟台的蓝色经济区建设、高端产业定位,在被省认可的同时,还要争取能在国家规划里有位置。

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烟台在环渤海城市与海洋开发与保护中的地位,成为国家环渤海区域开发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城市,进而成为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山东半岛建设蓝色经济中的领先者和半岛蓝色经济在渤海经济开发中的领军者;另一方面,要抓紧开展烟台与韩国仁川客货轮渡规划建设,使烟台成为国际、国内跨海域经济合作的示范城市。同时,要更加关注滨海特色产业,如葡萄酒产业、高尔夫产业、烟台山开埠文化、东方仙境蓬莱为代表的滨海养生休闲的有机整合,配合已有地方特色产品与服务的会展、博览产业,建立与国际同类地区,如法国地中海沿岸、美国旧金山湾畔那帕溪谷等滨海或环湾地区在高端滨海休闲产业领域的战略联盟,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国际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产业,拓展烟台蓝色经济的国际空间。

“智取”海湾海岛资源

拓展蓝色经济区建设广度

在烟台沿海,分布着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七处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是经济发展由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前沿,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视。烟台市还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近海岛屿72个,岛屿面积占全省4成以上,不可再生的海岛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是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宝贵资源。围绕“蓝色烟台”构想,烟台将因湾制宜、因岛制宜,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有序开发,集约节约利用,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特色和优势。

在海湾开发上,要根据各海湾区位、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不同状况,各有侧重地开发渔业、旅游、物流、生态等功能,使海湾真正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依托湾、产业依存湾和生态涵养湾。岛屿开发上,将重点加快养马岛、崆峒岛和长岛开发建设,发展现代渔业、生态旅游、海上运动等产业,形成由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跨越的新平台,促进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养马岛、崆峒岛开发,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凸显海岛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专家视线

“蓝色之旅” 烟台发力

尹国文(市旅游局局长):

在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旅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烟台蓝色旅游的发展优势、潜力都在海上,丰富的海湾和海岛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的开发重点。今年上半年,烟台市实现旅游收入118.8亿元,占全市海洋经济产值的23.01%,烟台蓝色旅游的力量初步显现。目前,《烟台蓝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烟台的“蓝色之旅”呼之欲出。

以丰富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为基点,烟台市应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通过旅游载体、文化、会展、购物、娱乐等的配套联动,推动滨海旅游业不断升级。目前,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有目共睹,烟台市将整合旅游资源,实施重点带动,以中心城市、北部“蓬长龙”、西部渤海湾和南部沿海四个板块为重点,加快“一山两河三岛”、雨岱山渔人码头、乐天游艇码头等新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加快烟台由单纯观光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致力于把烟台打造成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壮大蓝色产业做足临海涉海文章

以海洋和临海、涉海产业为重点,膨胀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突破新兴产业,构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意见中,围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大有文章可做。

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集中培育烟台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等大型临港物流园区,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提升以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船舶制造为主导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亚洲一流的海洋特种船舶制造基地。现代海洋渔业,以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方向,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渔业经济区。海洋文化旅游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一批精品景区和特色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生态型化工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独具特色的一体化绿色生态化工产业链,积极争取建设大型炼化装置。大型临港加工制造业,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功能,以大型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培植壮大冶金、橡胶等临港加工制造业。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优质种苗、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酶等领域。海洋新能源与矿产业,加快海阳核电项目建设,有序开发风电资源,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海水综合利用业,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进程。海洋环保与社会服务业,积极推动海洋污染物处置、生物与化学制剂产品以及污染物入海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努力形成海洋环保高新技术产业。

■专家视线

蓝色发展打好“人才战”

魏一(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适应产业基地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新时期,烟台应该坚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整个人才工作的重心应该向引进、开发和培养高端人才倾斜。集聚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先导,完善人才创业机制和拓展人才培育机制并举。在充分用好现有高端人才的基础上,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强化企业作为高端人才开发、聚集主体的地位,同时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大力培育企业家群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烟台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积极营造城市人才吸引力。

烟台市可成立“海洋产业专家咨询小组”,对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和论证,开展技术和市场预测,提出优先发展的重大技术和产业项目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