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陆海和谐 推动沿海城镇化健康发展

来源:李仲钦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3:44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李仲钦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构筑陆海和谐新局面,同时发挥沿海城镇与大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化沿海城市与内陆城镇在互动中推进,对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缔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沿海城镇化的优势在海洋

无论中国和全世界,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热土无不在沿海,有“黄金海岸”之称。面对我国城镇化步入历史新时期、新形势、新征途的今天,海洋对沿海社会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是我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沿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和城市群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领跑全国,为推进城镇化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海陆兼具的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之东,濒临太平洋,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因是海纳百川,条条江河归大海,所以大多临海城市具有既沿海,又沿江和沿路的“三沿”优势,由此路通财通、人旺业旺,又兼天赋港口业、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临海城市成为发挥东部的优势和开发大西北地区的连接点,同时又是促进海外经贸与内陆拓展的桥头堡,并可作为具有对内外高辐射力的主导城市,既可通过发挥沿海经济优势来发展沿江经济,同时借助沿江经济优势发展沿路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以占全国13%的土地、70%以上大中城市和4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70%以上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单位面积产值超过200%,人均产值超过136%,是我国现代经济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地区。如今,一股中国城镇化发展新风,正从沿海鼓荡开来。沿海城市正打造动力引擎、带动区域走向跨越式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累计达57.499亿元,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达到4.0%,比“十五”期初高出0.6个百分点。2005年各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6.9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中,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4%、34.5%和17.7%。

由此可知,海洋对经济社会价值何等重要,不仅直接体现在临海工业、港口交通运输业等主导产业的海洋经济将引领沿海地区的发展,以及拓展经济空间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海洋经济对内源型经济的渗透辐射作用。

二、沿海城镇化的出路在陆海和谐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尤其沿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也给我国的海洋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灾害性事故频繁不断,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不断减退。由此,立足科学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构筑陆海和谐新局面,是当前沿海地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首当为重的战略之举。

事实证明,沿海城镇化的出路在于陆海和谐,推进沿海城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在于陆海和谐。为此,必须扬长避短,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充分发挥临海优势,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立足海洋、依托海洋,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提升城市素质和城市品位,并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蓬勃健康地发展,构建陆海和谐新局面采取对应良策和积极措施:立足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目标;坚持基本原则,优化发展模式;完善法规与体制,深化海域管理;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坚定陆海和谐方向。

总之,在当前和未来迈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既定方针,坚持沿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加强沿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同时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政策。由此,陆海双赢、和谐共处的局面终可实现。

2007年1月1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