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南海发展蓝色经济纪实

来源:立勇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4:27 

86,本报“‘两区’建设纪行”报道组与南海部分建设者合影。(李炜 摄)

文登南海,蓝色经济大潮澎湃激荡。

30万吨级泊位的文登南海(张家埠)新港气势如虹,迅速推进,5700米引堤工程进展过半,广袤的临港腹地前景可期;

临港产业区、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产业项目不断进驻,南海板块融入蓝色经济有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两区’建设战略的提出,对于南海、文登谋求在全省乃至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意义深远。”文登市委常委、南海管委主任崔卫兵如是概括“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战略版图上,因海而“生”的文登南海成为其中最闪亮夺目的区域板块之一。86日,“‘两区’建设纪行”报道组走进南海,感受南海前瞻、深远的发展思路和只争朝夕的创业激情。

南海,因蓝色经济而“生”

南海板块的诞生,源于文登市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源于文登市统筹海陆、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源于文登市对蔚蓝海洋机遇的准确把握。

从文登长远发展看,传统工业企业面临退二进三、退城进园的问题,亟须新的承接区域和发展空间。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看,文登市发展的重点一直以中、北部为主,南部沿海发展步伐迟缓,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从全球发展大势来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而文登拥有南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审视了自身的优势、劣势,2007年年初,文登人转换脑筋,转身向海,在南海岸边那一片蔚蓝色的国土上开始新一轮科学发展的跨越。

两年多后的20094月,当省委、市委明确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构想时,文登人欣喜地发现,南海板块的诞生竟和这一构想如此契合。南海,在“两区”建设中谋得先机。

“‘两区’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南海、对文登,都是机遇难得,优势突出,大有作为。”在815日召开的文登市工业调整振兴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文登市委书记王亮如是说。

在文登人看来,这种机遇来自南海与省委、市委在战略谋划上的高度契合,来自南海先行一步带来的“时间差”优势,来自南海前岛被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之一、被装进“大盘子”的优势。“如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这就意味着国家将会在政策、产业上给予更多支持和扶持。”文登人对此极有信心。

再次看海,满怀机遇意识的文登人只争朝夕,乘势而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南海新区为载体,举全市之力加快‘两区’建设,努力在全省走在前列。”文登市委书记王亮对文登市各级各部门提出新的要求。

文登强势推进南海崛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文登市进一步充实南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干部配备、政策、财力、产业招商等各方面给以重点倾斜,努力使各种资源向南海汇聚……

面对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南海人扬鞭奋起,激情创业。

几张木板床、几卷铺盖、一方灶台、几箱方便面,86日,当记者走进临港产业区指挥部时,看到的是南海建设者们这种简单到近乎简陋的生活。“现在条件好多了,刚开始时,大家都在水泥管里安过家,夏天凉快就是蚊子太多。”脸色黝黑的赛序平笑着说。赛序平是文登建设局南海分局副局长,如今,他和南海管委80多名机关干部一起,以南海为家,日夜奋战。

在南海,像赛序平一样的机关干部随处可见。临港产业区、休闲度假区两大前线指挥部,各由一名管委副主任率领,40多名机关干部并肩作战,吃住在前线,没有节假日……

机遇面前,南海人立足南海、从战略高度思考蓝色经济的内涵,其发展蓝色经济的理念进一步深化———

南海人认为,发展蓝色经济,必须打破“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统筹陆地海洋,一体化推进。海洋上,文登南海(张家埠)新港建设全面推进;陆地上,以港口为依托,临港产业区内港口物流、船舶修造、高端制造等产业不断汇聚。以海岸线为依托,旅游度假区内旅游、房地产等产业相继落地。两大板块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南海人认为,发展蓝色经济,必须统筹经济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由此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被南海人拒之门外,高质量、高效益项目成为南海人追逐的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南海的金字招牌,79日,南海人捧回了“联合国人居优秀范例奖示范新区”的奖牌。

南海人认为,发展蓝色经济,必须打破“重经济轻社会”的传统观念,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城乡,推进南海和谐发展。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南海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加快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周边群众围绕南海开发建设发展三产,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开发建设南海带来的实惠。

如今,走进南海,“蓝色发展”的理念已体现在方方面面:公路两旁“蓝色经济区由此起步”的广告旗迎风招展,产业区内高质项目云集、日新月异,整治一新的母猪河里白鹭翩翩起舞,乘势而上的南海,演奏出“两区”建设中的最强音。

南海,构筑强劲的“蓝色支撑”

86日,当记者站在高岛路上的昌阳河大桥的东端抬眼西望,大桥已顺利合龙,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桥面铺装和围栏安装;向东看去,高岛路昌阳河以东路段路基工程也已完工,正在进行路面硬化。

随行的南海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条昌阳河将南海临港、休闲两大功能区分割两边,如果不能将两大功能区有效连通,将极大影响两大功能区的统筹推进。为此,南海管委相继启动了昌阳河大桥、香水河大桥以及高岛路、龙海路等路、桥建设,并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等难题,在淤泥上建起公路,在激流上搭起桥梁,保证了工程高质高效推进。

300米、宽22.5米,总投资4500万元的昌阳河大桥,预计8月底即可完工通车;长16.5公里,总投资1.85亿元的高岛路,预计年底前将贯通通车。届时,一条贯通南海两区的“蓝色长廊”将在南海湾畔矗立。

此外,74日,长25公里,总投资2亿元的龙海路建成通车;86日,长680米、宽22.5米,总投资7000万元的香水河大桥,140根桩柱已完工123根……截至目前,南海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骨干路网11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50万平方米,“四纵三横”骨干路网格局基本成型,“十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到位。

“蓝色经济区应以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突出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中心工作。我们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努力方向,为蓝色南海构筑坚固的产业支撑。”崔卫兵表示。

5月份,省发改委正式核准批复文登南海(张家埠)新港5000吨级泊位一期工程,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港口是蓝色南海的动力引擎,是引领临港产业发展的龙头,为此,南海加快港口建设,布局临港产业。目前,5700米的港口引堤已完成3000多米,并且仍在以每天数十米的速度向深海延伸。

86日,临港产业区内,华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在现场调度服务的文登市政府卓达项目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新奎告诉记者,华博机电项目总投资8.5亿元,主要生产晶体材料、高性能阀门等高新技术产品。按照计划,8月中下旬,这一高新技术项目一期工程将投产运营,同时,二期工程将开工建设。

而这一天,几百米外的南海食品医药园也是一派繁忙,10万平方米车间开始主体施工,20万平方米的车间也开始基础施工。南海医药园项目总投资38亿元,生产的抗癌药品———“长效可降解缓释棒”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就在同一天,旅游度假区卓达香水海英伦湾项目现场更是紧张忙碌,层层叠立的脚架上站着数百名顶着烈日施工的工人。按照计划,20万平方米的英伦湾项目将在年底封顶。

总投资10亿元的美国生物科技饮料项目,主要利用高新技术,将鲜奶加工成新型高能饮料,这一发明专利获得布鲁塞尔金奖;一期投资7.5亿元的华岳丙烯项目、一期投资8.5亿元的欧中汽车配件项目……截至今年7月份,南海已引进过亿元项目41个。

“南海在构筑起发展的蓝图、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后,还要善于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令国内、世界瞩目的南海影响力,成为蓝色经济区的‘焦点’和‘闪光点’,推动南海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竞争、奋进。”崔卫兵表示。

为此,4月份,南海举办“文登南海先进制造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中国机械联合会、省国资委及全国重点国企、民企、战略投资者近300人参加了研讨会;5月份,举办“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和汽车工业30强企业信息发布会”,邀请全国300多家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前来南海考察;7月,毕淑敏、徐坤等一批国内知名作家来到南海,开展采风和研讨……

汇聚各方资源的南海,“洼地效应”凸显,成为半岛最受关注的区域板块之一。

南海,意向未来的“蓝色”情怀

总投资4亿元,与港口配套的疏港路,已经完成规划,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作家城”项目已开始启动,“学者城”项目正在规划,计划吸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