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泛北部湾合作 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来源:中广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5:44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已成为国家之间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形式。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随着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的实施,两廊一圈一轴两翼的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经向更深更高层次逐步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的跨国工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必须突出两大方向:一是各个国家要做好国内相关区域的开放开发,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下基础;二是各个国家要根据达成的共识,协力做好跨国经济的合作,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同样面临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与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双重任务。我认为,当务之急,北部湾经济区要以实施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为契机,依托国内国际两个战略,即沿海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国内战略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国际战略,立足自身区位和产业的优势,大力提升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以开放、融合、繁荣的姿态,推动泛北湾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

首先,要抓住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战略机遇。

一是两角两湾区域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发展的过程,有着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分别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三个大的增长极,形成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两角一湾。北部湾与环渤海湾在区位优势、交通网络、海洋资源等具有相似性,同属于沿海经济带的一湾,并且北部湾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三重叠加的独特优势,连通两角一湾形成了中国沿海经济带从两角两湾的空间布局,具备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客观条件。另外,随着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成渝地区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改革试验区的相继推出,中国新一轮区域改革试验开始发力,已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交汇处,既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华南通向西南的战略要道,也是承接东部、带动西部,推动东中西共同合作发展的独特经济区域,为其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创造了条件。

二是实施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国家战略,给北部湾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带来了机会。规划要求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能源资源、动植物资源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保障。今后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服务三南(即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重要通道、交流合作平台的优势,可以加快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三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北部湾经济区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走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近年来,随着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的贯彻实施,东盟“10+1”合作机制运行良好,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了步伐,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得以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建立,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营造了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其次,要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金融、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形成经济发展和开放合作强有力的支撑体系,是打造经济增长极的前提条件。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与增长极发展、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运输能力、海上运输通道、金融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等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建设投入,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路网密度、机场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出海出边国际通道能力。以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为目标,推进港口经营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港口物流中心,加强能源、铁矿石、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提高沿海港口通过能力。加快推进国道、省道干线路网改造,打通省际通道,提高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建设连接沿海港口的高等级公路,加大区域内公路路网密度,形成完善的西南地区公路出海通道网络。构建连接中、东部省市和连接西南地区的高标准铁路通道,建设连接沿海港口的铁路支线和港口集疏运铁路通道,形成连通西南、中南、华南较为完善的铁路通道网络。

二要加大金融、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各类金融网点的合理布局,改善金融交易、结算等技术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金融服务平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强南北钦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网络覆盖率,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加快面向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第三,要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内部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毗邻,相互之间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类同,客观上要求调整和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今后,经济区应加强引导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要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步伐。利用港口优势条件和南海丰富油气资源,建设钦州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利用适宜种植速生林的优势,建设钦州、铁山港大型林浆纸基地,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形成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调整钢铁产品结构,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铝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铝加工项目,建设南宁铝深加工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

二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为了避免产业结构趋同,构造合理化产业结构,应依照科学的产业政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和产业进行引导,形成协调有序的产业链。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梯度性和互补性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既要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也要主动承接我国中西部地区需要转移到沿海发展的产业,不断扩大区域合作,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另外,要借鉴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努力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区工业发展的龙头。

三要加快服务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加快构建沿海和城市保税物流体系,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和服务贸易,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现代物流基地。依托边境贸易、边境出口加工,建设边境商贸物流基地和边境综合保税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形成面向东盟、连接西南、通达珠三角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组建一批新的投融资公司,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银行重组和改革步伐,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信息服务业,增强邮政电信服务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积极发展地理信息、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立足旅游需求,发挥特色优势,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北部湾经济区培育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促进中心。

第四,要以开放融合的姿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打造北部湾增长极,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前面所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一项大的跨国工程。推进这项跨国工程的实施,需要各国以开放融合、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姿态逐步推进。

一要建立完善区域战略协调合作机制。去年,论坛已经就成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达成共识。下一步,应着手落实与推进。一方面要构建战略协调机制,联合制定统一的长远规划、战略目标和合作规则,促进区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要构建区域合作项目对接机制,形成跨海、跨国、跨市的项目合作与产业链对接的格局。当前可以先行推进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譬如,南宁-新加坡现代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项目,是一轴两翼合作的重要轴线,可以作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先导项目。

二要加强泛北部湾区域的贸易合作。近年来,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面临经济调整,重化工产品进口需求加大。北部湾经济区应增加对这些国家的重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重点出口具有优势的基础化学产品、石化产品、钢铁、运输设备、农用机械、家电产品。在北部湾经济区建立专门的出口加工区,满足东盟对化肥、建筑工程、家电、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建筑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摩托车、轻型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扩大进口东盟各国的原材料产品,在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原材料加工基地,为内地来投资的加工企业提供服务。

三要以文化融合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我国传统文化对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华人在东盟各国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传承中国文化与泛北部湾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贡献。但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存在差异,在经济合作中难免会产生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协调。因此,应进一步促进泛北部湾的文化交流,增进融合与发展,提高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凝聚力。一方面,要树立共赢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自身与服务泛北部湾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增进政府、民间的交流与对话,巩固和发展各国、各地区间的传统交往,拓展合作渠道,实现多层次、高水平、宽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譬如,通过各行各业的会议、展览等促进交流。另外,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在旅游中加大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等宣传力度,促进泛北部湾区域文化的融合,培养文化认同感,让合作共赢的思想引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开展。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赋予北部湾经济区更重要的使命,在努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增长极的基础上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国-东盟的全面合作和繁荣拓展了空间。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北部湾经济区与泛北部湾地区共同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的局面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