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沿海的山东省,近年来借助当地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一系列与港口、物流、生态、制造相关的产业上均发展迅速,悄然掀起一股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热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费云良昨日指出,培育沿海优势产业不仅可为当地创造众多商机,将来还可进一步向内陆延伸,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大开放、大发展,并为「全国发展蓝色经济探索出一条新路」。
东部沿海省份 后备土地最多
据费云良介绍,山东省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最多的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等特点。他称,尤其是在海洋资源方面,当前已探明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物多达400多种、石油、天然气和盐化工储量亦相当丰富,此外当地沿海共计有青岛、烟台、日照等26个港口,08年吞吐量达到6.6亿顿,包括造船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滨海旅游、新能源等产业均具备雄厚实力,发展潜质十分巨大,为该省发展「蓝色经济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谈及该省的经济现状时,费云良指,虽然该省亦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但仍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约9%。他强调,该省今后将继续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以当地沿海7市为前沿,通过「以海带路,以陆促海,内外联动」的方式,努力形成「一区三带」(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沿海高端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的新格局。
七个半岛城市 镶成齐鲁珍珠
据了解,山东省2008年GDP已冲破3万亿大关,达到31,072亿元,居全国第二位,30年年均增长12.1%,人均GDP4,749美元。该省力推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涵盖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7个城市,区域陆地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2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