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南海投放鲸鲨海龟等700多万尾海洋生物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1:01 

我国向南海投放700多万尾海洋生物种苗

6月29日,由农业部渔业局主办的“2009年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三亚湾凤凰岛上举行。这是工作人员正在放流圈养的鲸鲨。当日,一批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和优质的经济鱼类、虾类、贝类种苗投放南海海域,投入的个体总量达700多万尾。据介绍,渔业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保护和现代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渔业增殖放流是把原产区优良经济鱼类、虾类、贝类等苗种,投放于适当的海域,从而增加水域中优良品种的生存基数,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新华社记者 赵叶苹 摄

我国向南海投放700多万尾海洋生物种苗

6月29日,由农业部渔业局主办的“2009年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三亚湾凤凰岛上举行。这是正在海上举行的增殖放流活动。当日,一批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和优质的经济鱼类、虾类、贝类种苗投放南海海域,投入的个体总量达700多万尾。据介绍,渔业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保护和现代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渔业增殖放流是把原产区优良经济鱼类、虾类、贝类等苗种,投放于适当的海域,从而增加水域中优良品种的生存基数,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新华社记者 赵叶苹 摄

海洋财富网讯 三亚6月29日电(记者赵叶苹)29日上午,由农业部渔业局主办的“2009年南海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三亚湾凤凰岛上举行,一批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和优质的经济鱼类、虾类、贝类苗种投放大海,投入的个体总量达700多万尾。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说,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洋,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2000多种海洋生物物种,是我国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域之一。但随着南海开发强度的加大,以及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正面临着栖息地被挤占、产卵场被破坏、种群繁衍被压制的严峻形势。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加强南海海洋生物保护,6月29日,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在三亚市凤凰岛联合举办“建设南海生态文明,促进渔业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向大海投放鲸鲨、海龟、鲎等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以及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斑节对虾、珍珠贝、扇贝等高价值经济物种。

当天投放的有国家重点保护海洋生物鲸鲨3条、海龟19只,以及其他珍稀海洋生物品种。同时开展鲸鲨(南海Ⅰ号、南海Ⅱ号)卫星跟踪及海龟、红鳍笛鲷标志放流,研究、探索国际濒临绝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养护策略。

据介绍,渔业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保护和现代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渔业增殖放流把原产区优良经济鱼类、虾类、贝类等苗种,投放于适当的海域,从而增加水域中优良品种的生存基数,保持了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这项活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