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许多地区的珊瑚礁都处于退化之中。科学家们认,未来珊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情势。科学家们还警告说,随着全球变暖和海水酸度增加的情况以及一些其它不利因素,珊瑚礁或许不可避免地将逐渐消亡。
不过,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安德鲁·贝克(Andrew Baker)却持较为乐观的观点。他认为,珊瑚虫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天生能力去适应不断升高的温度,他还说人类可以帮助珊瑚去适应环境变化。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2008年初,贝克作为皮尤集团的合作者启动了一个项目去研究珊瑚虫和与其共生的海藻之间的关系。在两天为其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一种叫做虫黄藻的共生藻类向其寄主以糖的形式提供能量。但是更高的温度会打破珊瑚虫——藻类的共生关系,在被称为珊瑚“漂白”的过程中,珊瑚会丧失与它们共生的海藻,从而急剧衰弱并死亡。
贝克希望能够阻止过去五十年来随着温度升高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生的珊瑚漂白现象。方法就是将珊瑚与一种变异后更耐高温的海藻带“嫁接”在一起共同生存。
差不多在十年前,贝克就注意到某些珊瑚虫自然地就转而寄居于一种更耐高温的海藻带之中,继而能够在更高的海水温度下存活下来。例如在波斯湾,那里的海水温度通常可以达到93华氏度(约33.9摄氏度),这在任何海域都足以导致珊瑚漂白化。但是,耐热海藻寄生于珊瑚礁后,这些珊瑚对漂白化就有更强的抵抗力。也许比这更重要的是,某些珊瑚虫在这些年的全球变暖过程中,开始接受这种生命力更旺盛的藻类。
贝克说:“有证据表明,这是一种适应反应现象。可以想象,那种根据生存环境选择混生或者匹配共生体的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进化优势。”
但是,也有人认为自然界当中的任何干预在本质上都会带来恶果,善意的矫正却有可能招致恶劣的结局。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珊瑚虫转换其它共生藻类以适应更高温度的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全球大量迫于环境压力垂死的珊瑚礁都是与之相悖的证据。对此,贝克回应说,寄生物转换的证据缺乏不能被看成是不能转换的证据。如果珊瑚礁还没有一点都不转换,我们不知道它们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此外,贝克以及有关人士还表示,即使明天开始我们就停止释放温室气体,但是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向大气排放了太多废气,现在想避免地球变暖几度已经太迟了。而且,即使假定使用化石燃料的难题很快就可以解决,珊瑚虫也将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更温暖的海水。贝克说,有足够的理由开展对珊瑚礁适应能力的研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尝试着去帮助珊瑚礁提高这种能力。为何珊瑚礁能够存活下去如此重要呢?因为珊瑚礁是海洋里、或者甚至有证据表明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有34个主要的动物群落或者说门类,其中32种都生活在海洋里,而陆地上则只有12种,而珊瑚礁里面就生活有30种。人们常常把珊瑚礁称作“海洋里的雨林”,但是或许正如奥谢·格林·戴维森(Osha Gray Davidson)在其1998年著作的《迷失的网》一书中所言,可能最好还是把雨林叫做“陆地上的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