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威海国际海水浴场遭夜光藻“突袭”,近岸形成约2000米长、20米宽“红”水区。可能是由于风向等条件的改变,聚集在岸边的夜光藻集体“撤离”,海水也恢复了原色。
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国际海水浴场的水色异常现象进行了跟踪监测。据该监测中心工程师张学超介绍,通过下午提取的水样检测结果看,海水里的夜光藻含量已接近正常水平,据他分析,可能是当天的风向等相关条件改变,使得聚集的夜光藻被吹散。
5月25日,威海国际海水浴场遭夜光藻“突袭”,近岸形成约2000米长、20米宽“红”水区。可能是由于风向等条件的改变,聚集在岸边的夜光藻集体“撤离”,海水也恢复了原色。
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国际海水浴场的水色异常现象进行了跟踪监测。据该监测中心工程师张学超介绍,通过下午提取的水样检测结果看,海水里的夜光藻含量已接近正常水平,据他分析,可能是当天的风向等相关条件改变,使得聚集的夜光藻被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