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来源:商玉坤   发布时间:2015-05-21 02:42:13 

海洋财富网综合报道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发布的 2008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显示:2008年,浙江省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有所好转,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仍存在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不健康或亚健康、大部分海洋功能区尚不能满足功能区水质环境保护要求等问题。

据悉,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大海洋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和监管力度,努力改善近海海域环境质量。 “十五”以来,浙江省便开始实施 “百亿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 811环境污染整治”等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沿海各地普遍加强了对陆源直排污染源的监管,陆源污染物有所减少。2008年,钱塘江污染物入海量较上年下降了55%。其中,氮、磷等营养盐入海量降幅高达65.6%

2008年,浙江省、市、县三级海洋管理部门共10家监测机构承担了全省的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在全省近岸海域设立各类监测站位659个,监测项目覆盖水文、气象、化学、微生物、生物、生态和地质共七大类108项,累计实施了430个航(频)次的监测,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0万余个。

据监测,2008年,浙江省近岸海域一类海水面积占3%、二类海水面积占32%、三类海水面积占18%、四类海水面积占14%、劣四类海水面积占33%。与2007年相比,一、二类海水面积共增加8%,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下降15%。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27.7%,较2007年增加4.7%。监测数据显示,浙江省近海海域中首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其次为活性磷酸盐。与2007年相比,无机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活性磷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石油类污染情况有明显好转。另外,部分海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油类、重金属铅、铜、汞、溶解氧和pH(氢离子浓度指数)等指标超标现象。

公报同时也显示,浙江省北侧的长江流域和本省七大水系所携带的内陆污水不断注入海洋,仍是该省近海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实施监测的2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26个排污口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现象;13个重点入海排污口排放的废水中均检出持久性和剧毒类物质,全部具有明显生物毒性风险;排污口邻近海域全部不符合所在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与此同时,劣四类海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甬江口、象山港、椒江口、瓯江口和鳌江口等港湾和河口海域。另外,杭州湾和乐清湾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虽基本趋于稳定,但仍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